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剑涛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经营者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确立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因内部财务控制失效而发生的恶性管理舞弊,都要求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运行。本文对怎样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行为机构 对策
  
  一、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现存的问题
  现代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建立和实施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要素组成的自我制约、检查和调整系统,目的在于合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合法性。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范潜在不良风险,保证经营效益和效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越好,企业发生经营损失的可能性越小,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
  企业普遍设有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不够有效。在企业发生的恶性事件一再出现,甚至愈演愈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存在员工职务舞弊、岗位监控不利、经营效果不好、会计资料不真实等问题。部分员工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盗窃企业财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性与操作性相背离,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企业的特殊授权与一般授权不明确,使得经济业务授权批准混乱,从而不能保证经过授权批准后经济业务的质量。相当数量的企业忽视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员工在经济业务处理中经常出错,结果给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目前,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不够有效可能有几下几方面的原因:
  1、 经营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出现“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
  目前有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并且没有健全内部控制,甚至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即使有些企业设置可内部控制,也是有章不循,流于形式。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强调灵活性而不按照规则办事,使内部控制失去了作用。由于部分企业没有预见性,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而变化,出现无章可循。
  2、 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对内部控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内部控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在现实生活中,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形同虚设,一切按领导意图办事,对内部控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也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
  3、 企业员工专业知识水平不够,也没有定期的进行换岗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部分员工不能处理一些复杂的经济业务,专业知识水平不够。不少企业存在授权与执行、出纳与会计、审查与保管不能很好的分离,也没有实施定期轮岗制度。有的甚至出现检查者从属于被检查者,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相互检查和制约。
  4、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
  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的法规与规范,但企业内部控制还是离完整性有点差距。目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已颁布实施,但在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对策
  1、 完善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同时,公司治理机构也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内部控制将丧失其特有的功能,成为无稽之谈,因此我们可以从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开始,继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公司治理机构可分为内部公司治理机构和外部公司治理机构两种,其中内部公司治理机构主要是用于解决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的鼓励、控制和监督等相关问题;外部公司治理主要是用于解决公司与社会、顾客、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良好关系等相关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公司所有者和经营权的一种安排,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的董事会连接出资者和经营者,较好的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可以使股东和其他利益者的利益都受到保护。完善董事会有利于董事会真正的行使权利。
  2、 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内部控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优劣,是决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法律教育、技术培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熏陶,以便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员工应具备与其相应的专业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修养:一是专业能力,其指员工乐于从事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并且十分敬业;二是创新能力,其指员工能适应企业发展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其指员工不仅要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判断,还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该重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应对企业文化进行培养和优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内部自身的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概率较低,这样,经营者的正确领导和员工的规范参与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企业文化:一是经营者更加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带头优化企业文化,并把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将企业文化传给员工;二是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受到良好企业文化的熏陶,让员工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软环境”的建设中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4、 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任何一个完善的系统都需要有效的评价体系,只有通过评价体系,才能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使得系统不断完善。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1)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从评价标准的体系来看,可分为具体评价标准和一般评价标准。内部控制的具体评价标准,可分为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内部控制操作评价标准。内部控制操作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制定的,因此比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复杂。内部控制的一般评价标准是指评价内部控制各个方面的标准,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规范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
  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健全性评价,其是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第二个阶段是符合性评价,其是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发挥充分作用。第三个阶段是综合性评价,其是在企业内部控制作了各种测试后,看是否取得应有的效果。
  5、加强审计,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按照审计的主体进行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其中,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可统称为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方式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合法和经营效率。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加强自身约束,完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往往会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这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不够完善,继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效果不佳。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在于这些方面:一是监督相关领导或内部控制负责人是否舞弊、工作不作为等现象;二是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漏洞、“短路”等现象;三是监督是否修补了已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等现象。
  (2)加强外部审计
  虽然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但其属于企业的内部监督,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时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一些领导,特别是对董事、股东的监督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因此,要加强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进行监督,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和评价,并发表改进意见。从外部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
  四、 结语
  综述所述,文章从怎样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普遍不够良好,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以及企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法律监督能力和审计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芳,《构建企业战略性内部控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
  [2].时小荣,《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07.4
  [3].曹亚勇,《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当代经济,2007.7
  [4].张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运行的对策》,魅力中国,2008.7
  [5].王苏红,《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障》,当代经济,2008.8
  [6].廖卫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3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