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林牧渔:把握消费升级、紧跟农业政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从勇

   今后几年,居民收入提升和政策加码将使农产品消费升级有望加快,农林牧渔行业中部分子行业经营环境大幅改善,盈利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天眼行业专家的“基本面扫描”当中,饲养与渔业以114%的预测增长率位居2011年盈利增速榜首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之中,国内外农业关联度在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传导效应在逐步加大,中国农业抵御了国内外种种不利因素实现“产量、产值”双丰收,在粮食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得到保障的同时,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0年24915.80亿元增长至2010年69319.7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农村居民收入从2000年人均3146.21元增长到2010年人均8119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6%。尽管农业生产取得丰富成果,但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了因消费升级带来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致力于从全产业链打造全新的现代农业产业。
  
  食品消费升级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善,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单单是“量”的需求,更加注重对“质”的提高。从统计数据中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们对肉类和蔬菜类以及奶类的需求增幅相对较大,到2010年末,我国居民对猪肉人均消费为33.10千克/年,比1900年增长了0.85倍;牛肉人均消费为2.56千克/年,较1990年增长了3.65倍;羊肉人均消费为2.76千克/年,较1900年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为7.72%;家禽人均消费6.24倍,奶类人均消费为11.27千克/年,较1990年增长了6.70倍。由此可见,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人们对口粮消费的逐步减少,对肉、禽、蛋、奶等消费需求的逐步增加,从而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投资。
   由于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带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业进二十年来的内部产业结构来看,农业(种植业)和林业在整个农林牧渔业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农业(种植业)的比重1990年为64.66%,下降到2010年的53.29%,降低了11.37个百分点;牧业从1990年25.67%上升到2010年的30.04%,上升了4.37个百分点;渔业从1990年的5.36%上升至2010年的8.97%,上升了3.61个百分点。进入2000年以后,我们发现,渔业的产值占比增幅趋于平缓或几无增长,这主要是有我国的海域面积和淡水养殖资源相对有限,同时我国人均鱼类消费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因此产值难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我国人均食物消费量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部分食品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谷类消费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肉类消费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蛋类消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在也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因此,蛋类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奶类特别是牛奶,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是10倍以上,未来增长空间很大;鱼类我国的消费量较大,未来增长也相对有限。由此来看,未来我们国家将会在畜牧业方面加大投入,现代畜牧业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政策力度有增无减,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撑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在保障农业有效供给的同时,强调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中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我们认为将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农业科技有望成为核心内容。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如不能加快农业种植机械化、规模化,优种良种的推广,未来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将存在较大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图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
  
   自2004年政府开始加大对农业补贴以来,农业补贴力度是逐年增强。2004年,中央在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提出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6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8年,中央在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提出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2009年,“一号文件”中,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2010年,“一号文件”中,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从2004年到2011年八年间,农业四项补贴绝对金额来看,从2004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06亿元,增幅高达9倍。从分项来看,种粮直补近5年来增幅基本保持不变,而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增幅相对较大,由此来看,近几年政府保持种粮直补不变,加大农业种植生产资料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因生产成本上升带来了的种植压力,确保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在较高的水平,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我们判断,未来政府仍将继续加大生产资料的补贴力度,改善农民种植环境,种粮直补保持不变。
  从近几年农业政策来看,政府已经从单纯的终端补贴向农业全产业链的政策支持转变,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推进素速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水利建设,改善农户种植环境;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从而使我国农业从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精细化经营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之中,部分子行业的集中将大幅提高,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盈利也将大幅改善。
  
  投资策略
  在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打造全新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之中,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盈利也将大幅改善;同时,消费升级带来的部分产业有望呈现爆发式成长;预期盈利高增长能够支撑目前农林牧渔板块的相对高估值,对于2012年,我们给予农林牧渔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重点关注:雏鹰农牧,东方海洋,大北农,海大集团,圣农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9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