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必须予以长期且付诸十足努力完成的管理性工作。一般来说,通过合理分配、使用与管理国有资产,基本上可以达到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目的。然而,如何做好这项管理工作,俨然成为事业单位予以重点解决的管理问题。针对于此,文章主要从事业单位管理角度出发,通过阐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指明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优化措施
  国有资产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仅是确保各项政权合理落实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确保公共服务合理落实的基础条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现阶段,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也得到充足完善,且在单位资产中的比重直线上升。然而,传统固有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问题并未得到完全消除,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仍旧存在诸多隐患问题。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便尽早达成预期的管理效果。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方式的规定要求,来完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根据资产预算要求,进行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调整,进而形成系统性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由于自身必须具备系统性与科学性特征,因此其常常存在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之中。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最好从多个角度、层面出发,加强对其的准确性评价[1]。
  (二)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属于集系统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管理工作。介于其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导致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往往没有进行量化处理就进行应用,使得社会大众满意度不高,且国有资产具备的经济效益也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针对于此,在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方面或者在其指标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至少在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做好评价指标的定量评价工作。此外,还要综合衡量影响定性评价效果的因素。根据定量计算原则与定性要求,进行系统性、完整性的绩效评价。
  (三)动静结合原则
  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有着稳定性的特征,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指标内容基本上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但是不能频繁的波动。然而,国有资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态特征。因此,要充分结合动态特征与静态评价内容,确保绩效评价的最终效果[2]。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实践,我国事业单位逐渐积累起较多的资产存量。然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事业单位在资产存量方面,仍旧存在着家底不清、数量不明的问题,导致原本应该接受监督的国有资产,摆脱了监督,并游离于监督范围之外。与此同时,介于历史原因的影响,部分应该归于国家管理的资产并未进行有效产权记录以及登记处理,导致这部分资产长期被某些事业单位所占领,固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出现明显下降情况。
  最重要的是,资产存量结构不合理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明显不足。加之资产分配缺乏公平性,进一步降低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预算审批部门在预算审批管理方面,并未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部分资产被闲置。而相关部门并未针对这一问题,构建剩余資产管理体系或者相关调节机制,使得事业单位资产运行效率明显降低,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针对于此,事业单位应该紧密结合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其原则与要求,确保国有资产的应用合理性与科学性[3]。
  三、关于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为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贯彻与落实,事业单位应该针对国有资产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最好可以专门制定相关制度,确保绩效评价管理内容得以贯穿于日常管理当中。必要时,可以根据单位全员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例如在进行新资产采购中,事业单位首先是要是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原有的固定资产是否还能进行投入并加以使用,当原有固定资产出现需要修理的问题时,就需要将原有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纳入到新资产采购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若原有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高于重现购买的费用,或是原有固定资产修理后带来的总体效益出现大幅度降低情况,此时,建议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本单位实际情况,事业单位不能进行修理要重新购买。敲定原有固定资产需要重新购买时,需要等待评估人员开出报废凭据,采购人员就可以凭借凭据内容申请重购。等待资产重购完成后,要及时将发票上交给财务部门,明确固定资产购买的准确金额。在进行大型固定资产的才买工作时,采购人员要根据采购的流程,制定相应的采购报告。也就说,唯有确定其具备合理的购置价值之后,才能够允许其通过,并进行下一步管理[4]。
  (二)强化监督机制内容,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通过利用管理绩效评价机构,基本上可以贯穿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阶段当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监督内容,做好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加强自身的互检功能与自检功能,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效果。与此同时,严格贯彻与落实账款分离制度内容,将各项职能内容落实到个人当中。
  需要注意的是,采购、财务等工作不能完全由一人承担,最好进行职能划分工作,也就是将各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划分,以确保最终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为确保监督机制内容得以顺利贯彻,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年终绩效与定期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明确分析要点。如果出现某一个绩效评价指标不合理的问题,应该根据监督机制内容,找到相关负责人,施以适当的惩处,以示警诫,防止出现类似错误问题[5]。
  (三)合理优化资产配置形式,提升资产管理效果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分析国家财力情况,根据国家的财力资源进行衡量。其次,事业单位要根据财政经费问题进行资产配置形式的选择工作。与此同时,根据资产配置形式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研究。对于多种资产配置形式而言,可以采取科学管理方法,不断加强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管理效率与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最后,财政部门可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对现有的配置方式进行合理改善,全面分析资产数量与应用效果。
  四、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基本上可以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需求,从预算形式方面进行充分考量,解决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应该从财政管理与深化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充分完善与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相关需求,给予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一定的指导评价,彻底优化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从根本上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2]吴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效率研究[D].宁夏大学,2017.
  [3]耿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J].公共财政研究,2018 (02):81-96.
  [4]陈冠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5]陈鹏,李红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三维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 (08):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