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制造业要想发挥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就需要建立在利润和经济效益的获取上,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就是当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最大化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目标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对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作业;应用研究
  要使制造业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式,就是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纳入至各部门的标准中,并予以实行,继而使得市场发展与企业的建设能够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方式的控制与管理,改善传统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状况。
  一、制造企业中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目标成本管控周期滞后
  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有诸多以年度或是季度作为基本时间管理单位。但是对于企业成本的预算控制来说,若是市场变化整体呈现出一种较为平稳的方式时,就可以将季度作为基本时间跨度进行制造企业的管理。目前,產品更新换代,高精尖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呈现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对于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说,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制造企业刚做完季度性的市场预测,市场发展形势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致使在繁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现有的季度预测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要求。
  (二)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未能紧密结合
  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通过生产原料的角度进行市场信息的获取,更多的是实现设备与基础性能源资源的预测。在制造企业以往的发展模式下来看,由于市场的实际发展波动较为剧烈,因此一旦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波动,就会导致企业难以有较为充足的准备。同时部分专业人员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较弱,因此在预测工作进行过程中,只是进行表面数据的收集,而没有透过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探索数据背后所显现出来的实际意义。
  (三)缺乏全方位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预测还体现在,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其市场原材料的成本是否能够满足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造企业在执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企业产品设计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企业与市场的脱节,成本管理不仅未能降低损失,其误判性更会为企业造成更为严重的创伤[1]。
  二、制造企业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
  (一)专业管理部门协同,缩短成本管控周期
  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进行研究,此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发展前景状况良好。并且,就成本管理问题的探究中,其也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从生产成本的实际控制中实现原材料、设备以及资源、能源的控制与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将现有的成本估算数据纳入至市场可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继而能够缩短制造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目标成本预估的差距,同时以时间为跨度,使得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及时进行市场发展方向的预测,实现企业目标成本的确立[2]。
  (二)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企业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的确立,是能够提升预测信息以及预测结果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性的基本方式之一,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标准成本执行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最大化的获取市场基本信息,同时在进行目标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还能够结合标准数据进行制造企业的未来形势预测,继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在目标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将市场合理因素融入,如市场所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通过成本管理中所谓企业建立的工艺改进等各环节资金投入进行固化,促进目标成本合理循环。
  作业成本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将企业视作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商品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从而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商品”转移到了“作业”,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作业成本管理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新经济技术环境对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标准成本与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很好地找出成本过高的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目标成本则可以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监督考核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三者有效结合。
  (三)立足现在,全方位构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目标成本主要是建立在市场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成本预算编制确立之后,就要控制各个部门和领域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将其约束至一个规定的范围之内。由于目标成本的方式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主,因此就要在数据的采集与获取中,及时将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与变化,方便之后的数据处理与整合环节的工作[3]。
  例如,北京某大型制造企业就对于此问题的发生成立了成本落实体系,并将此体系普及到其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总公司、分公司的员工中。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成型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就需要采取诸多工作进行完善。首先,落实体系应按照企业的管理层级逐步下达执行,如成本预算核实后,将信息内容分别递交与相关的主管部门,再有该部门向下传达,最终落实为具体的负责人,使目标成本最终落到实处。
  (四)有效地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管理流程的优化
  目标成本的建立能够更加高效的帮助制造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及时减少制造企业由于市场预测的不准确性出现的各种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就应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的确立,同时积极寻找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进而能够优化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以及经济利润的获取。具体可为缩减管理层级,合并职能相近且无需独立运行的管理部门,减少管理成本支出,进一步提升市场反应效率[4]。
  三、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生产之前,首先就是要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对市场成本的预算与成本确认,就能够得出在当前发展模式下进行相关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的获取。之后,制造企业既可以根据市场成本控制的既定目标,确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其经济利润的获取不超过市场允许的最高成本值,继而将成本合理分配至生产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并正式投入生产,因此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采用目标作业成本管理的方式,能够充分符合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并根据企业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帮友.作业目标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5):138-140.
  [2]贾春香,王晶莹.质量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 (11):186-187.
  [3]何宇.试析制造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J].管理观察,2017 (32):172-173.
  [4]郭春亮.论目标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J].中国商论,2017 (36):112-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