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制造迅速崛起,加速了国际和国内相关市场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下,成本端的价格传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法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分析了目标成本应用的条件和必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135-02
  近年来,以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加速了国际和国内相关市场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下,成本端的价格传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法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目标成本管理是在本量利分析决策工具基础上,对企业产品长期定价的一个决策过程,这种方法考虑所有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成本。目标成本法起源于日本,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竞争者之间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企业对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更多依赖于消费者,从而也使产品生命周期快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预定利润,必须从成本控制人手,将产品的成本从设计到销售、退出就进行固化和预测,直观地将价值链利润规划呈现给投资者。
  1.1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产品定价营销决策的必要过程
  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可以替代的,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可以确定竞争市场的目标价格,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目标营业收益,再确定单位目标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产品组合、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因此,营销策略的实施与目标成本管理相辅相成。
  1.2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及营销模式转变的动力
  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谋求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其以创造和提升客户价值为前提,以成本降低或优化为手段去实现目标利润。如果某个行业里企业原有的生产(营销)模式都很相似,所有产品高度同质化,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为了市场份额,企业一定会主动优化成本,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重新规划成本管理各个环节,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整体合理化,进而采用新的生产(营销)技术和模式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
  1.3 目标成本管理为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提供决策依据
  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降低成本的重点是不断在产品研究、开发、设计与规划之间提升产品价值,以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目标成本管理可以分阶段提供不同的成本结构,比如:研发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以及客户成本等,为管理者提供详实的决策依据。
  1.4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目標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涵盖了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内容。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在经营活动中表现的是管理者的责、权、利相对等,管理者必须为接受权责考核的经营活动负责。目标成本管理在制定了目标后就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控制活动中,以便促使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目标一致,因此可以更好地激励管理者去实现企业目标,并为管理者的奖惩系统建立公平的基础。
  2 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方式,其成功与否在于管理过程的统一、适应、变通和有效执行,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为以下几种。
  2.1 过度注重资本投入效应
  目标利润通常是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可能不断实施降低成本的措施,比如:企业员工工资长期处于中低水平、企业供应商关系紧张、消费者获得低质量的产品等,这些现象会导致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供应商断供、消费者不再购买的情况,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成本架构和业务流程,付出更多成本以重新塑造产品和企业形象。
  2.2 市场调查不足,缺乏准确的产品特性分析,目标成本定位不准
  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程序之一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否充分可信是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市场调查包含了消费者需求、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状况等,这些信息的整理和汇集是决策者对产品制定价格、促销以及确定生产策略的出发点,如果市场调研质量低,将误导管理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成本增加,目标利润发生偏差。
  2.3 跨职能部门合作不畅,导致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偏差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下,产品与流程团队由来自各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包括设计、制造、销售、采购、财务等部门的合作。由于职能部门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权责划分不清、责任感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部门间协作不强,目标成本管理难以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不能按照设计预算的情况匹配核算,导致预定目标利润实现的结果会不断出现偏差。
  2.4 目标成本控制持续性改善程度不够,容易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
  实施目标成本法管理是目标成本过程控制与持续改善交互循环的过程。
  企业是一条完整的经营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目标成本控制持续改善的目标。由于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资金约束、精细化管理不足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改变等事项,导致企业要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如不能持续改善将可能使企业经营链条运行不畅,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逐渐丧失竞争力。
  3 改善建议及对策
  3.1 建立价值工程理念,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的价值
  企业应建立价值工程理念,价值工程是指对价值链中业务职能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目的在于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在目标成本管理中,价值工程应立足于产品性能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以为产品设计、品质生产、品质采购和销售提供决策的依据。价值工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目标管理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中:(l)事前控制:符合消费者使用价值的产品设计被目标成本提前固化,从而避免产品功能过度设计、质量超出消费者预期等情况出现,通过事前控制作出正确决策将直接降低产品的后续成本;(2)事中控制:价值工程寻求最佳组合将目标成本转化为品质生产、品质采购和销售的控制过程,例如:采购原料的方法、产品的生产方式、质量的保证过程、销售的策略计划等系列活动都围绕着价值链进行持续改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让消费者接受企业存在价值。   3.2 合理确定必要利润,避免极端考核方式
  必要利润是企业在特定竞争战略下所要求的密保利润,制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利润都容易失去管理的真实目标,不利于企业业务部門和人员的考核,还容易滋生内控舞弊事件。合理确定必要利润应做到以下几点。
  3.2.1收集企业经营中目标成本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
  与目标成本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市场竞争价格、标杆企业(或竞争对手)实际数据、企业过去年度的成本数据、投资者对目标的预期、行业和经环境变化的数据等;合理分析数据应从定量和定性的层面考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多维成本结构和因素分解的方法,横向纵向逐一确定合理因素。
  3.2.2确定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标准
  目标利润形成的系列环节经营活动纷繁复杂,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生产能力等与内部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标准,避免非重要事项干扰目标利润的制定和实施。
  3.2.3持续修订必要利润
  企业确定一段期间的必要利润后,不是僵化不变的,随着市场和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企业应考虑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持续修正必要利润,更好地执行目标成本管理。
  3.3 提高企业团队人员管理能力和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有效执行
  目标管理的应用需要企业具备各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了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方式和方法,以及持续培养人才,保障跨职能部门高效运作。
  现阶段的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支持决策分析,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高效准确的分析会为决策提供依据,并及时提供监控和预警的功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和企业其他管理手段一样需要进行职责划分、流程设计、数据安全以及建立防火墙。企业应分层次,抓重点,分阶段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最终增进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目标成本管理汇集了多种成本管理的方式,在我国许多行业推行并取得了成功,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凤夙.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2]凤夙.财务决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