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企改革下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我国改革整体状态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纵深推进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扫除,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是切实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下的审计监督环节。为确保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现状能够得到改善、审计监督问题得到解决,国企管理者要思考落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全范围覆盖,明晰国有企业审计各环节的主体职责,优化绩效审计,以保障国企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
  关键词:国企改革;审计环节;审计监督: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形势为国企的审计监督带来了极大挑战,这是由于历史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导致的,包括审计监督的长期规范性欠缺、审计监督体制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展开针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最终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1 国有企业改革下审计监督现状及原因
  1.1 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现状
  国有企业是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开拓者,同时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长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国有企业审计环节的完善实际上是长期以来不断进行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1.1 审计内容的单一性
  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审计程序一般都是长期不变的,因此,目前国有企业的审计内容呈现为“单一性较强、缺乏考量价值”的特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程序的一般内容无法满足监督需求。这是指现有的审计内容无法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就是说,审计监督对企业管理者掌握整体运用情况的需求无法切实满足,使得审计监督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绩效审计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这是指,由于审计内容单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融入绩效审计到审计考察当中去,甚至没有把绩效审计纳入到审计监督的范围内,最终导致审计监督的实际力度难以保障。
  1.1.2 审计监督规范性不强
  如,a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工作缺乏事前计划、组织和事后总结,主要根据项目经理的经验和现场判断,导致审计报告受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审计质量不稳定,影响审计效果;b审计程序存在违规和打招呼现象。
  1.1.3 审计报告缺乏深度
  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和机制保障,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往往不能发现问题,很多审计就是走过场,无论是年报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套用报告模版,照搬企业数据,审计报告千篇一律,甚至报告内容出现勾稽矛盾等低级错误。
  1.2 形成原因分析
  1.2.1 审计思维和认识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在审计监督中的思维和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审计监督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这是指在审计程序的全过程中,审计监督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增强审计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企业审计程序的执行能够更加的规范和科学。二是未认识到审计监督应与时俱进。这是指审计监督是以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改革形势、国家审计政策的变化来开展的,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符合国家审计治理格局,最终保障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三是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出发点认识缺失。这是指开展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需要树立起大局意识和市场意识。就大局意识而言,就是指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就市场意识而言,就是指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要服务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和调整”,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最终保障国有企业在全球性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1.2.2 审计监督体制机制缺失
  尽管国有企业在改革背景下已经在不断完善审计监督环节,但是其审计监督体制机制依然存在缺失。一方面,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制的系统性不强。审计监督体制没有涵盖到主体权责、方式途径、目标取向等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内容。同时,审计监督体制对风险、改革条件下的审计监督难点结合不到位,使得审计监督体制无法对审计程序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系统性的强力监督。另一方面,审计监督机制的适用范围不够明晰。这是指审计監督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量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使企业审计满足“有审必严、监督到位”的原则。
  2 加强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
  2.1 落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在国有企业改革下,改善审计监督现状是亟待进行的工作,这需要从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入手,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要依据自身情况和国家文件开展。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审计监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职责,即全范围覆盖的审计监督。解释全范围覆盖的审计监督,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国家文件的深入学习。这是指国有企业领导要重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监督对象、监督目标的完善。就是说,企业领导开展经济责任查办时要遵循文件要求,特别是对《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推进国有企业审计监督转型。这要求审计监督实现从“重视经济责任监督”到“全面重视多种审计监督对象”的转变,以保障审计监督的全范围覆盖。三是形成系统性、网格化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这是指审计监督要覆盖到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运营的时空进程,包括全时间段、全过程、全方向的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可以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使其涵盖整个业务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2.2 细化国有企业审计各环节主体职责
  为了有效改善审计监督现状,国有企业还应当注重明晰和细化审计各环节的主体职责。一是着重完善审计标准和审计主体的责任范围。这需要国有企业辨别审计关键环节,对审计各环节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职责细化,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正常运作得到保障,从而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最终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二是实现审计监督职责的动态调整和及时明确。由于国有企业处于改革条件下,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范围的变化绝不是全部有利于审计监督的,因而审计监督职责的范围变化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国有企业要对审计监督职责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同时对调整内容进行及时的明确和公示,以确保审计监督功能的切实发挥。三是抓住审计重点人员及机构的审计监督工作。这是指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要涵盖到出资人、企业管理者、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等重要经济责任人,使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受到强有力的监督,最终保障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3 优化绩效审计,增强审计监督服务性质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驱动和助力,特别是审计监督对其改革发展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国有企业审计监督要改变现状,要尽可能的改变审计监督内容的单一性,使审计监督增强有效性,最终保障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持久运作。具体而言,可以融入或优化绩效审计、增强审计监督的服务性质。就绩效审计而言,它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优的审计出发展障碍及生产经营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科学分析,审计监督的真实作用就能够得到发挥,使国有企业及时探寻出解决问题的优良对策。同时,绩效审计为企业寻求改革发展对策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专业化分析,无论是小到部门管理,还是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设计,它都可以通过审查信息的分析得出问题症结,最终助力于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在审计方面,不能只停留在例行性审计监督,要把审计监督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针对企业的重大专项开展重点监督,从具体节点、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另外,增强审计监督的服务性质,要审计全过程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预警,包括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等等,在预警基础上,审计监督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层或管理者及时出具预警应对方法或管控方案,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环境得到优化,最终发挥出审计监督的长远效益。
  2.4 发挥对于国有企业战略实现的保障职能
  财务战略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财务战略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内部审计发挥监督职能,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与中心工作按既定方向与规则开展。改革下的国有企业,既面临着机制转换压力,也面临着市场激烈竞争。而业务的开展与审计工作都必须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审计监督,更要向全过程全方位覆盖着力。审计功能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业务特点,以期能使企业的财务系统准确高效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使财务信息真实包含企业的经营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做好企业的审计监督,为可持续发展起到“安全网”“防火墙”和“隔离带”的重要作用,它是公司完善内控、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力量,在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各个关键时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要关注审计对于風险的预判与监控职能。根据风险是否已经出现可以划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其中现有风险指的是已经出现一些可能发生风险的苗头,潜在风险指的是暂时还未出现的风险。不同种类的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过审计监督工作,对企业运行进行监督和对风险进行管理,使企业的工作重心和战略侧重点围绕可能发生的风险而有不同的安排。
  3 结论
  综合而言,国有企业在改革条件下的发展环境仍然是不容乐观的,为保障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长期稳定运作,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其契机。基于此,分析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得出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策,以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丁田.国企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7.
  [2]赵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国家审计应对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刘纪鹏.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国企改革[J].经济,2015(09):42.
  [4]李春娣.浅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审计监督[J].现代国企研究,2015(08):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