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随之衍生出许多生存与发展的渠道与方法,其中赊销成为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但赊销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利用赊销方式开拓市场,搞活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本文从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要求、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成因、产生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防范
  一、新时期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随之衍生出许多生存与发展的渠道与方法,其中赊销成为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但赊销是把双刃剑,企业可以利用赊销方式开拓市场,搞活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由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账面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关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该指标既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意识、产品服务、合约精神、法制观念等价值追求。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防范对防止资金周转风险,推动合法合规经营,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大已成为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问题更加严峻。从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3萬亿元,比上年增长8.6%,相当于2018年一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倍,其中央企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5178亿元。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大、账龄长、风险大的现状,与低库存、高周转的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企业层面的因素。具体来说:
  (一)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誉度低
  当前我国的信用环境相当严峻,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誉度差,失信成本低,已成为多年以来的积习。欠款有理、赖账有功、不守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应收账款的风险系数。同时由于企业的信息分散、共享难,关停并转等企业信息采集难,导致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及时性。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时,对客户前期的信用调查基本虚化,是否可以赊销大多凭主观经验、个人关系以及少量的信息进行决策,对购货方的还款意愿、支付能力、财务状况、诚信历史等信息大多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就增加了后续的合约风险。由于信息不畅,购货方通常又以延期交货、产品质量、资金紧张、相关人员离职、企业兼并重组等诸多理由拖延结算。销售方由此承担下游企业转嫁的风险,并形成连锁反应,三角债像传染病一样蔓延,使很多企业应收账款金额、账龄逐年累积,回收成本风险明显加大。
  (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竞争力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受贸易保护主义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竞争明显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只能采取低首付的商业信用销售方式招揽客户,而购买方又将赊销视为一种无息贷款,刻意占用。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应收账款自然会随营收增长而快速增长,甚至超过营收增长速度,进而累积起偏高的应收账款余额。另外,从企业的竞争能力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竞争力虽有所增强,但我们的产业链结构整体仍处在中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引进,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偏弱,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市场竞争中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其市场份额不足,为扩大份额,不得不过度使用赊销策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应收账款风险不断增大,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三)考核导向不合理,导致重量轻质
  近些年,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好坏的考核偏重于收入和利润指标。为追求账面利润,部分企业采取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放松赊销管控,甚至通过“空转、走单”等不正常方式虚增业务,进而造成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比例失衡,对应收账款的账龄控制明显弱化,对能否收回应收账款缺乏合理评估。这种重数量、轻质量、重指标、轻效益的业绩观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法律意识淡薄,防控措施不力
  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够,实行法律程序成本过高,企业对其债权的法律保障和风险管理意识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大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还处于模糊阶段,并未为此设立法务部门和相应的制度来管理,不到万不得已,较少采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权益。部分企业还存在赊销、回款“两张皮”的现象,赊销是销售部门的职责,而收款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缺少对赊销活动的全流程审核管理和关键环节的责任追究机制。这种简单的事后监控和回款管理模式明显存在风险漏洞。
  三、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影响资金周转,诱发财务危机,加大破产风险
  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还款客户又缺乏有效约束,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企业货币资金短缺,进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甚至诱发财务危机,加大破产风险。如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三角债”就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债权、债务的死扣之中无法自拔,企业之间连环拖欠货款形成巨额的债务链,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实体经济可以说是哀鸿一片。
  (二)应收账款夸大了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着潜亏或损失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但由赊销形成的利润并不能代表现金流的增加。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尽管大多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就夸大了的企业经营成果,导致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如银广厦事件。该公司上市之后经营困难,为规避下市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将未实现的产品做虚假销售,虚构主营收入,并将这部分“收入”通过应收账款挂账,形成巨额虚假利润7.45亿元,实际上企业存在巨大亏损,这部分利润根本不存在。   (三)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及现金流出的损失
  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不断上升,导致被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即增加了再投资的机会成本。其次从赊销的账务处理看,赊销虽增加了收入和表面利润,但并未实现现金流入,企业为此却要支付各项成本费用和税金等,如进购原材料,償还利息,上缴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等各项税费。同时,还增加了应收账款管及回收成本。这些都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合法利益
  从大环境看,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主要根源。当务之急,政府机构应全面协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合法利益。政府机构应扮演好规则制定者、执法者的角色,打破不同部委、不同机构间的藩篱。通过立法明确、设置专门机构整合目前散落在各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企业等处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使企业有畅通便利的渠道对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及其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风险程度等进行资信调查,科学进行信用评估,准确判断使用商业信用的尺度,从源头上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同时,企业内部应从严确定授信额度及信用账期,严格控制新开业务放账。对于出现逾期的客户,坚决压缩信用额度,严控“以新还旧”业务,防止欠款规模滚动扩大。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传统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既要立足当前和长远发展,抓紧实施市场预测和调查,抢占市场需要先机,研制更新换代产品;又要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手段降低制造成本;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出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质量产品,避免企业走入赊销的境地。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赢得更佳的产品信誉和优势品牌,最终起到减少应收账款的目的。
  (三)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作用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以利润指标作为考核主指标,考核的导向作用,使部分企业管理层过度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甚至盲目扩张,追求数量而无视质量。尽管技术投入比也作为国企考核的辅助指标,但技术投入比相对于利润指标在国企考核中的影响较小。这就造成大多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为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赊销政策,形成应收账款不断累积的恶性循环。为此建议,监管机构应调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运营质量的考核比重,在考核利润或者经济增加值的同时,重视资产周转效率,通过不同指标的相互钳制防止企业对单一指标进行粉饰和操纵,从考核导向上倒逼企业重视应收账款管理,避免盲目追求业绩而无视赊销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常态化管控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同时又希望避免资金占用风险。因此,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非常重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常态化管控机制,加强对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事前加强合作方资信评价,完善合同条款,明确质量标准、验收结算、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合同内容,防止因约定不明引发纠纷;事中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及时办理计量、结算、验收等手续,及时确认债权;事后加强定期对账,掌握债务人资信状况,密切跟踪收款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同时要形成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连动的管理机制,三个部门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与社会信用管理公司或专业律师的合作,对逾期账款,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加强与债务人、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等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针对不同情况,创新催收方式,灵活运用司法诉讼、资产抵债、互欠抹账等方式,加大催收清欠力度。
  (五)促进法制教育常态化,提高法律和风控意识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前提,用法律来界定和调整各种关系,靠法律来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和风控意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法制培训制度,使大家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合理使用商业信用,按时催收结算货款,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要培育依法治企、守法经营、依法维权的价值观念,共同营造知法、崇法、守法、诚信的社会风气。这是彻底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社会根源,是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的市场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袁星侯.强化国企应收账款管理 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8.
  [2]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国资法规[2018]16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0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