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需要眼中有 “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代社会飞速发展,高职生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高职教育又不同于大学教育。新形势下,传统的现行思想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职生的思想教育,高职生的隐形思想教育由于其自身特点在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中效果逐渐凸显;女生作为高职生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产生新的特点;高职生是祖国工匠的源泉,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在新时代下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隐形思想教育;心理;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165-02
  一、 引言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能加快全社会进步的步伐,教育为新时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成就。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高职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具有非常鲜明的职业性和社会性,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培训教育。高职教育在新时代各方面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大学生文化知识、文化素质、文明修养相对薄弱,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新时代高职教育在大众的认可度并不高。高职生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和适应性能力较强。高职学生几乎近半数是自律性低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未来规划很迷茫的学生, 因此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 高考的失利和目前社会对高职的普遍不认同,种种主客观原因使目前的高职大学生缺少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加强高职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服务学生,锻造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职生正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 加强学生隐形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借助各种生活因素、环境因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高职学生发生影响并且进行自我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展开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课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谈心谈话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形势下的谈话效果并不明显,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隐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无意识情况下内心深处收到的教育方式。就是改变传统受教育者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现状,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弱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将教育内容和形式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文化、娱乐、朋友圈等日常生活氛围中,引导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预先所设定教育内容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是展示隐形教育功能和思想觀念的外在的物质承载体,如:校园建设环境、计算机网络管理、大众社团传媒活动、教师的师德等。 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校园的育人功能
  隐形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最大载体是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校园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空间,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与否对学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校园环境通常指校园的历史建筑、校园内的风景建设、艺术区域的景点布置等基础硬件设施。内涵丰富的校园环境通过审美、意识形态去感染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感官上愉快,在内心深处受到感染,在心灵上得到洗涤,并自愿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园环境承载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学校师生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力量。在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的校园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将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人欣赏美、创造美的灵感和欲望,从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规范行为,达到振奋人心、奋发图强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秀出自我的舞台,社团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具有潜在性和深刻性的影响,其对学生影响效果更持久更加保值,因此结合校园历史和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营造势在必行。文化氛围可以通过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体现,大学生在文化熏陶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名人”人格魅力在道德修养等方面,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实践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总之,文化氛围的熏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位。
  (三)隐形的网络育人功能
  自媒体的开放性加速了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讲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开放监管不到位的特性,通过电影、广告等自媒体介质进行价值观、政治观的输入渗透,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辨识能力差,通过手机接收信息过于隐蔽化对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比较大;网络中虚假信息比较多,血腥、暴力、色情等负面传播给学生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好的一面是网络扩大了育人的途径,给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提供了不错的载体,被广大学生所使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考虑当代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定型的实际特征,发挥互联网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掌握当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健康受监管的校园网络才能更好地承载了隐形育人的功能。
  三、 注重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方式多样,作为特殊群体的高职女大学生已引起各种机构的重点关注,数据统计显示,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为了更加准确的解决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防范调节机制
  通过相关机制可以让女大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高职女大学生的自我调节积极性,同时又解决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人员不足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让她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校新媒体、校官微、宿舍楼下和楼道里面的橱窗等媒介广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唤起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可以针对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请心理方面的专家做专题教育,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扩大女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同时也是加强自我修养和提升人生心理境界的方法。此外,针对高职女大学生寻求心理援助的相对被动,各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构建微信、新媒体、QQ等媒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可以筛选出各方面比较突出的女大学生加以指导培训,学生间的帮助对于保护学生的隐私有很大的帮助,同学间的良好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要提高自我心理教育的技能,还须教会女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估自身身心健康,从而可以及时辨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及精神病等的初期症状,面对当今更加严重复杂的社会压力,健康有效地心理自助能力对于高职女生来说非常有效。   (二)建立社会认可的模式
  高职女大学生群体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高考产生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来自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对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通过正规的媒体同地方政府一道宣传高职教育,让全社会都能认识到高职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增加,高职教育需求正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当下社会男女平等、女性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女性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针对新时代女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多方面能力培养,为高职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多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良好教育。
  (三)加强和重视与家长沟通制度创造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我们生活启蒙的地方,是课堂外最好的教育场所,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好的地方,家庭教育环境健康良好对学生个性品质影响深远,也对构建健康心理有重要帮助。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家长的参与、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变化,是可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都是来自全国不同的区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住校,与家人沟通方式通常是电话、 微信,然而大多数学生很长时间都很难与家里联系一次,谈话的问题主要是生活费等有关钱的事情,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很少与家长沟通。增强家校交流机制,学生有心理异常情况老师应联系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同时告知家长。新时代,在学校创办家校联动的自媒体网站,上传学生教育的文章和视频,让家长们能及时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处理好高职生的各方面心理问题。学校方面也可以鼓励家长来学校参加交流会。虽然当下网络时代发展迅速,我们也提倡学生们采用书信方式与家人或生命中的重要人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
  四、 注重工匠精神培養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把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教学质量与培养工匠精神紧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工匠精神,具备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在各行各业中精益求精,把专业、职业、个人素养三者有机高效的统一。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努力的方向,把工匠精神融合到学生专业建设中,对于学校的专业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敬业精神是指对所从事的职业认真研究、诚实守信的精神,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认真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敬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也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价值认同,而工匠精神正是敬业精神的升华和体现,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的认可和坚持。
  五、 结束语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集中展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思考更深的问题,改善学生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学生感受到被关心,让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分歧最大化的减少,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可以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改善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当学生们感受到被关心,其自信心可以得到提升,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和使命感。因此,对学生深层次的关心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梁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1.
  [2]Sheidon K M,King L.why positive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6-217.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
  作者简介:
  倪春波,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6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