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服务业之一的旅游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依据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各省的旅游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尤其在旅游消费领域,随着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占有量的差距逐渐拉大,未来可能会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6-0102-04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Xu Hai    Zhai Liqiang    Zhang Shuop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he University,Heihe Heilongjiang,164300)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move towards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urism, as one of the service industri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For China,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all provinces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consumption. As the gap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province and the share of tourism resources gradually widens, it may affect th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combing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Key Words: Tourism; Tevelopment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业研究文献日益丰富,但是对于旅游业发展宏观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佘升翔等(2006)从情绪方面把旅游体验价值分为愉悦之情、人际之情、惊喜之情和消极情绪四个方面。[1]杨友宝(2016)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效应,提出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资源、产业、城镇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地域空间系统,其效应影响具有“空间性”。[2]孙明凯(2019)研究了“互联网+”和消费升级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鼓励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等建议。[3]王细芳(2019)以超大城市旅游观演群体为例,得到的结论是消费偏好既是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超大城市旅游观演现实需求的关键因素。[4]宋丹瑛(2019)通过搜集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结论,青年客源群体潜在邮轮旅游出行动机有以下四个方面:精神文化动机、探索冒险动机、休闲健康动机和社交动机。[5]程玉等(2020)回顧了我国旅游业70年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6]张丽萍(2020)提出了湖南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购物供给侧改革的思路。[7]这些研究成果视角广泛,分析深入,从消费心理、消费情绪、旅游电子商务、消费动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阐述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本文从最基本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入手,阐述中国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1978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数71.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到2019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453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2019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约为6.63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41%,我国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中国旅游消费及国内游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如图1)。
   如图1所示,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规模,中国旅游业一直是处于上升阶段,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是典型的朝阳产业。但是,从人均消费状况看,中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2018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926.2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文化娱乐支出的比例为41.6%,其他年份这一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依此推断,2018年人均消费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的比例约为4.66%。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17年美国民众消费支出调查经验数据,美国消费者平均消费支出中,娱乐占的比例为5.3%,与中国的比例大体持平。根据全球数据网站的数据测算,日本2014—2016年两人以上家庭娱乐开支占平均消费支出比例的9.9%。2018年,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以最新提取的欧盟年度统计数据计算,欧盟家庭最终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的比例为9.1%。综上所述,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人均旅游消费占总消费中的比例并不算高。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均GDP在2019年刚刚超过1万美元,根据相关理论,人均GDP与旅游消费高度正相关。由此可见,随着中国人均GDP不断上升,我国旅游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二、中国分地区旅游业消费情况分析
  (一)出游人数方面的分析
  将中国分地区在2010年、2015年、2018年旅游人数作出柱形图(如图2)。
  根据图2数据显示,各省旅游人数差距很大,其中贵州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山西省都是旅游人数超过7亿的旅游大省,但是上海市、海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却是旅游人数不超过1亿人的省份。从时间上看,大多数省份旅游人数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上海市的旅游人数出现了减少,这反映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趋势:中国人更趋向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对于现代城市旅游的兴趣减少。从旅游人数增长比例看,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是增长率最高的省份,这些省份都是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令人印象深刻,而我国近年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也为这些省份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助力。
  (二)人均消费方面的分析
  以下是2018年中国各省人均文化娱乐旅游消费支出(元)数据(如图3):
  根据图3数据显示,从人均文化娱乐旅游消费情况看我国各个省份人均消费差距比较大。人均消费最高的是上海市,为5049元/人,人均消费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为609元/人,两者差距8.29倍。全国平均的人均消费额为2225.7元/人。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湖南省是人均消费前五强,且都是人均GDP比较靠前的富裕地区。甘肃省、贵州省、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是人均消费能力弱的地区,基本处于我国的中西北地区。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各省人均文化娱乐旅游消费分布不均,“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消费水平最低。
  (三)旅游收入方面的分析
  将2018年中国各省旅游收入数据柱形图表示(如图4)。
  根据图4数据显示,旅游收入最高的广东省为13600亿元,最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311亿元,两者相差43.73倍。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等省份是旅游收入超万亿的旅游大省,相反甘肃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省份是旅游收入为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从地域分布来看,旅游收入较高的省份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旅游收入偏低。可见,我国旅游业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中国各地区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均GDP是推动旅游消费的最主要动力
  中国各省人均文化娱乐旅游消费和人均GDP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根据测算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4,属于高度相关。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人均GDP高意味着这一地区居民有着更高的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样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也会形成更高的购买能力。旅游消费作为“服务性消费”的现代服务业,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产业。人均GDP高,意味着本地区需要更高质量的服务,旅游业也必然更受青睐。
  (二)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消费的内在因素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最能反映出旅游资源的指标是各省拥有的5A景区数量。截止2019年年末,中国一共有5A级景区274个,最多是省份是江苏省24个,最少的是天津市2个。各省旅游资源与其旅游收入有直接关系,将各省5A景区数与各省旅游收入做相关系数计算,发现两者线性相关程度达0.734。丰富的旅游资源意味着这个省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或者自然资源,是吸引人们旅游消费的基础,其中最典型的省份是江苏,苏州园林、南京中山陵、寒山寺、南京秦淮河夫子庙等驰名中外的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无不让人神往,是苏州超万亿旅游收入的重要保证。
  (三)科技与交通的发展促使我国旅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方式、订票方式、搜寻信息和结算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者,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很多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传统的城市旅游已经不能吸引旅游者。中国本身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交通出行便利,历史文化印记浓厚以及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消费者的新宠。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区域是广东省和上海市。广东省2015年共接待旅客8.48亿人次,而到2018年变为4.9亿人次,上海市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2.84亿人次,而到2018年变为0.89亿人次。于此相反的是,贵州省、河南省、河北省等省份凭借其特有的风景游及文化旅游异军突起,吸引的旅游人次大幅度增长。
  四、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各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
  以各省份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做聚类分析,大体分为3类:浙江省、江苏省为第一类,资源丰富类;湖南省、福建省、陕西省、河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四川省等省份属于资源相对丰富类;其他省份为旅游资源贫乏类。中国人均消费大体与经济地理分布相吻合,各省旅游资源基本与中华文明历史演化进程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导致了旅游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性还在加剧。2010年广东省吸引旅游人数为5亿人次,成为我国吸引旅游人数最多的省份,西藏自治区吸引旅游人数只有0.06亿人次,成为我国吸引旅游人数最少的省份,两者相差4.94亿人次。到2018年,全国贵州省吸引旅游人次最多,为9.69亿人次,最少为宁夏0.33亿人次,两者差距9.36亿人次。预计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这种差距也将会越来越大。
  (二)中国各地区旅游消费产品同质化
  以山岳型景区为例,山岳型景区在我国景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我国3A及以上景区共有3000多个,其中山岳型景区在1000个以上,成为占总体30%的第一大类景区,且具有季节性强、景区改动难度大的特点。根据2012年—2016年上市型山岳景区数据报告显示,黄山旅游、峨眉山、九华山、玉龙雪山、张家界以及长白山六座上市的名山除了长白山以外每年的游客基本都在300万以上。很多景区为了吸引游客,提出很多旅游新产品,但这些产品大多集中在玻璃栈道、玻璃桥、灯光秀、宗教名山、演艺等项目,产品同质化严重,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比较单一,基本以门票收入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三)中国各地区旅游管理规范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看,我国旅游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出P&P,SOP,TQL,PDCA 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后又注重旅游消费者各种心理需求和期望,提出很多提升服务水平的管理模式。到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中国旅游业进入到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的阶段。但是,相对于中国巨大的旅游市场来说,这些管理水平的进步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旅游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不断上涨的旅游人次造成了“黄金周”各热门旅游景点的人群拥挤,公路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人们旅游出行的需要,造成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人们对旅游的巨大需求也给很多不法企业提供了机会。“山东青岛大虾”“哈尔滨天价鱼”“黑龙江雪乡宰客事件”等都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旅游消费市场不规范的表现。
  五、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均衡发展
  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反映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关系更为紧密。从近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各省经济差距在拉大,经济重心越来越向南方东南沿海省份偏移。受此影响,中国人口开始向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迁移。这些变化必然引起各省人均GDP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引起各省旅游消费差距的扩大,也会造成中国各省旅游产业的不均衡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政策扶植等方面对那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促进中国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
  (二)发展特色旅游,扩大旅游市场
  同质化旅游产品必然加剧旅游市場的竞争程度,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呈现出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自然风光游和历史文化游,各省旅游产品的差异主要就表现在自然风光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上。在这一背景下,工业化程度低和历史久远的省份,如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贵州省、云南省等中西部省份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并且这些省份抓住了机遇,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开放旅游风景区以及历史文化场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而旅游业又有综合性和带动性的特点,前期的投入会拉动相关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特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特色旅游会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其旅游的宣传效应才能更好显现出来,业更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三)运用“互联网+旅游”模式,改变传统经营模式
  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民间机构,大多数人对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进步抱有积极的态度。未来中国各个行业基本都会和互联网相结合,走创新发展之路,旅游产业也一样。面对中国旅游产业爆炸式的增长以及海量的消费群体,传统的管理模式肯定不能满足需要。中国旅游业管理体系必然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诚信体系建设、旅游信息搜寻等方面尤为重要。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高,和旅游产业结合好的省份,其管理体系更为健全,在以后的竞争中就越有竞争优势,其旅游产业发展就更有质量。
  [参考文献]
  [1] 佘升翔,费永安,田云章,陆琳.旅游消费者情绪量表的维度及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5):36-40.
  [2] 杨友宝.东北地区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空间效应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 孙明凯.“互联网+”与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J].电子商务,2019(1):3.
  [4] 王细芳.基于心理账户的旅游消费决策机理 [J].经济管理,2019(3):141-155.
  [5] 宋丹瑛.青年客源群体游轮旅游消费动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2):65-69.
  [6] 程玉,杨勇,刘震,熊丹丹.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9(12):1-9.
  [7] 张丽萍.湖南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购物供给侧改革思路与路径[J].对外经贸,2020(1):68-70.
  (责任编辑:顾晓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64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