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确认与加计扣除政策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将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研发费用确认与加计扣除政策进行深入解析后,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风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使得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减轻企业负担,国家出台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并逐步系统化和体系化。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其运营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产生大量研发费用,如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极为重要。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特点分析
  2016 年 1 月 1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正式实施;2018 年9 月,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在2018—2020年期间,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将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一系列新政策的實施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研发力量,通过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对政策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一)放宽政策适用范围
  新政策放宽了研发活动适用范围,不再规定研发项目适用目录,而是采取负面清单制度,列举了包括娱乐行业、批发零售行业、房地产业等6个不适用行业和包括产品常规性升级、商品化后的技术支持活动、市场调查研究等7类不适用活动,只要不在排除范围之列,都可以实行税前加计扣除。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和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活动也可加计扣除。
  (二)扩大加计扣除范围
  新政策对加计扣除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之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具体的新增扣除范围包括外聘人员劳务、咨询费、保险费,以及研发项目相关的差旅会议费等,加计扣除的范围较之前的政策增加较多。在原有加计扣除项目重,也放宽了对于设备、无形资产等相关的限制,但作出了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相关费用的总额占比不超10%的限制。
  (三)简化对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管理
  新政策对于研发费用的优惠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原有的专用账户管理转变为辅助账户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依据现有科目和项目类型新增辅助账户即可,辅助账户的使用为会计和经费使用都提供了方便,为高效完成项目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简化审核程序
  新政策体现了简化程序的理念,一改原有政策中对加计扣除项全部证明进行审核,转变为备案制,这样不论在流程还是准备材料上都为企业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企业可以依据自身项目特点进行管理与备案,资料保管备查。同时,在争端解决上,也为税务机关直接申请有关部门提供鉴定意见。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
  (一)政策适用上的风险
  我国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起始于1996年并历经多次修改完善,目前政策适用存在核算体系不规范、查账征收还未有效落实;不能对研发活动、经费等情况进行有效区分,从而未能准确归集;辅助账户的设立在新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无法提供按项目分别归集的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账表资料等方面的问题。
  (二)研发费用管理与财务核算上的风险
  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汇总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税务机关是否对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进行合理调整,也因此成为加计扣除的较高税务风险因素。
  1.研究与开发阶段投入的混淆
  研究项目经历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开发活动作准备,开发阶段通常已经具备的新产品使用基础,可以进行一定深入的研究。依据会计工作要求,这两个阶段的无形资产在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根据税法政策,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当年摊销额的150%摊销。因此,能否正确区分研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进而导致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划分不准确,影响加计扣除计算的准确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扩大研发支出范围,并混淆扣除的范围
  “国税总局 2017 年第 40 号公告”对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大多企业未能严格按政策规定进行研发费用的核算归集与汇总。主要包括:多用途对象费用的使用情况未做必要记录且未能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不属于研发成本范围内的业务维护成本归集到研发成本中,不包括在加计扣除范围中的房屋租金、房屋折旧、工会资金、通讯成本、招待费和办公室费用等分配到加计扣除项中,多个研发项目共同发生的费用未按适当、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分配,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总额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限额,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按100%而非按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采用加速折旧政策的折旧费用未调整按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等等,这些都增加了研发费用扣除合规性的风险。
  3.研发支出的辅助账户设置不同步
  根据新政策要求,企业应根据研发项目的形式,在立项后按照项目分别设置辅助账,并按可加计扣除的六大类研发费用类别进行归类并准确记录实际扣除额。但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因科研项目立项不及时或完成立项手续后未及时报备相关部门导致未能及时或同步设立相应辅助账户,往往为了能够使用加计扣除政策而在年终前短时间内才根据研发项目状态设置辅助账户,导致工作量繁重,从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并增加了核算汇总准确性风险。   (三)研发项目管理风险
  新政策的出台使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审核由事前控制调整为事后控制,研发费用的开支和研发项目的管理要求则应更为严格,企业因科研制度不完善、制度流程不合理或部门协同配合度不高等因素导致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从而增加了企业能否顺利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项目申请立项手续不完备、管理部门与项目组成员的职责不清晰、过程管理缺乏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督、经费开支随意性较大、科研项目验收考核不及时、成果缺乏统一管理等。项目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项目核算的混乱,从而因项目基础资料不配套,数据准备不完整,费用记录不正确等影响企业对优惠政策的享受。
  (四)申报程序上的风险
  一是未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二是未按要求提供齐全的留存备查资料或者留存备查资料与实际不符。
  三、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规避税务风险的意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风险和经济利益,但归集汇总过程复杂,容错率低,企业必须提高规避风险的意识。首先,对税收政策的正确理解是正确和有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并结合公司实际业务情况编制政策解读宣传资料,由上而下、由管理到业务,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交底。其次,应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执行不打折扣及部门间高度协同。同时,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动,及时组织政策学习,准确把握税收风险点。
  (二)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
  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健全和完善研发管理制度体系既是有效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保障,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根据有关税收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对研发项目的分类及各级管理机构包括技术委员会、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研发项目组的职责作出明确的划分,从研发项目立项申请与评审、合同管理、组织实施与过程监督管理、经费来源与开支管理、项目验收与鉴定管理、考核与成果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均明确具体的管理要求和流程,同时应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和留存备查资料要求有效融入制度并落实到日常管理中,通过清单式管理逐步实现研发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三)加强研发项目管理
  以制度为依据,以1+1(部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为基础,责任落实到人,强化各级机构的协同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研发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的动态管理。在项目立项评审及组织实施的日常管理中,落实以下基础资料收集工作:研发项目年度台账,项目计划书和研发人员情况表,通过评审的立項决议文件,人员、设备、仪器和无形资产的工作使用情况记录及费用分配情况说明,委托、合作研发项目合同的登记手续等。财务部门还应与科技部门联通财务软件与科技项目管理软件的数据通道,结合会计口径与税收加计扣除口径的不同,实现数据联通和筛选抓取,达到因统计口径不一致的同步调整。通过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以有效规避项目管理税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将管理重点放在研发项目管理,改善内部研发流程以及项目管理工作上,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只有通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发挥良好的控制和平衡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加强研发和管理能力,也是规避企业税收风险的主要手段,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税务收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促进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其次,新政策的实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管理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对新政策的研究和了解,并更好地支持公司税收筹划;同时,通过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内部制度等,降低税收风险和税收成本,确保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艳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5):120–121.
  [2]梁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探究[J].国际公关,2019(11):204.
  [3]时萤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分析[J].商讯,2019(31):123–124.
  [4]李忠.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税务风险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9(11):238–239.
  [5]游旋.高新技术企业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的思考[J].商讯,2019(26):115–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5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