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明静 陈涛文义
摘要:茶叶是贵州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全球性商品,湄潭作为贵州重要产茶县,茶产业的发展对于湄潭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通过对湄潭茶产业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湄潭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了湄潭茶产业发展存在品牌杂乱,市场竞争激烈,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加工程度低,质量不稳定,农药残留严重,投入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品牌、科技、投入、政策的多维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湄潭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茶产业;品牌战略;标准体系
一、研究背景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久负盛名的“云贵小江南”,被誉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和“中国名茶之乡”。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经成为湄潭县的主导产业。湄潭县发展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基础。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因此,需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二、湄潭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1、茶园面积迅速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全县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5%、262%、322%。2012年投产茶园达到285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254万吨,产值165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经调查显示茶农的茶叶种植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为50%―80%,可见茶叶种植对于其生活的重要性。24%的农户所种植品种为黔湄601,其余种植品种较为分散。
2、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品牌多名牌少
我国具有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关于茶文化的起源有很多争议: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湄潭茶叶在贵州比较有名的茶叶品牌有 :“百道红牌遵义红茶”、“兰馨牌兰馨雀舌”、“兰馨牌兰馨金尖”、“伊愫牌湄潭翠芽”等。虽然湄潭茶叶品牌种类多,但真正在贵州乃至全国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很少,而且假冒伪劣的现象也很严重,导致品牌形象受到严重的毁损。
3、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经调查,有56%的茶农所在区域有专业的茶叶生产基地,这对茶叶的产销相结合是非常有利的。被调查农户中,几乎没有自己对自己生产的茶叶进行加工,有21%的茶农将所产茶叶卖给中间商,主要通过茶青交易市场来完成销售,其他的茶农则选择直接将自家所产茶叶卖给茶叶加工企业。茶叶的主要加工都是靠加工厂的收购加工来完成的,据农户反映,他们茶园附近的茶叶加工企业有5家以上。77%的农户的茶叶售价都在50元左右,价格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贵州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杂乱,市场竞争激烈。贵州茶叶品牌众多,但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很少,杂牌企业的生产能力较低,质量不稳定,与名牌企业之间形成恶性竞争。贵州省茶叶商标有 200 多种,已注册的茶叶品牌多达150 多种 。从局部看,这对一个县的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却未必起到促进作用。
2、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加工程度低。茶叶加工企业的规模滞后于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企业的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设备落后,人才缺乏,产品质量不高,结构单一。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大多数企业靠手工操作 ,机械设备陈旧,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
3、质量不稳定,农药残留严重。在茶叶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茶叶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调查发现,湄潭县的很多茶场没有茶叶质量检测的基本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监控,所以造成企业盲目生产。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茶农在茶叶生长过程中都会使用化肥和农药,农药支出在茶农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农药残留现象严重,着严重影响了湄潭茶业的持续发展。
4、投入不足,资金匮乏。资金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一切活动的血液和源泉。资金的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企业自身,二是政府,三是外商投资。首先,除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是民营小企业,资金非常有限;其次,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各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最后,投资市场很难把投资方向对准农产品市场,特别是茶叶市场,资金大多都投向近年来比较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四、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
1、制定产品品牌定位策略。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消费者对相同产品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定位不同,因此我们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把企业的目标市场区分开来,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购买我们的产品。
2、引领科技,提高茶叶加工技术,重视茶叶深加工,保障贵州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茶叶的深加工已经势在必行。
我国的饮料市场大多被碳酸饮料占领,茶饮料销量虽然在逐渐上升,但还需要开拓更大的市场,茶饮料既有独特的风味,也具有医疗、保健、养生等功能,所以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除了茶饮料之外,对茶叶副产品的深加工也是茶产业发展的好出路,比如开发新型医药用品:茶叶色素的开发利用、提取茶多酚类物质、提取咖啡碱;提取优质化工原料:提取天然表面活性剂、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等。
3、抓好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茶叶GAP,推进贵州无公害茶叶建设。健全茶叶质量标准体系,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执行,并尽快健全和完善现有贵州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体系,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实施GAP战略,促进湄潭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贵州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无公害茶叶建设,发动广大茶农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4、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培育龙头企业。目前,湄潭茶产业投入不足,资金缺乏、分散,要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茶园中去,提高茶园的产出能力。加大对茶叶深加工的投入,购买先进的加工设备,引进科学的生产方法,吸引优秀人才。
湄潭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经济,而龙头企业正是产业经济的灵魂。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引领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质的飞跃。例如充分发挥湄潭县兰馨茶业有限公司、湄潭县栗香茶业销售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领湄潭茶产业蓬勃发展。
小结:湄潭具有发展茶叶产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基础,茶产业对贵州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茶叶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要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积极解决应对,促使贵州茶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2012国创010湄潭茶叶生产过程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查分析――以湄潭翠芽为例
指导老师:申鹏(博士副教授)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本项目组长:文义
参与者:王明静 陈涛 李晴 薛怡
参考文献:
[1]喻丹,吴文仙. 黔茶三问[J]. 当代贵州,2012,05:29-30.
[2]彭熙,车家骧,李安定,李苇洁. 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2:9591-9592.
[3]高贵龙. 发展贵州茶产业的思考[J]. 贵州科学,2008,02:3-7.
[4]时事・资讯[J]. 中国茶叶,2013,04:30-35.
[5]王丰,刘小华. 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茶业为例[J]. 贵州茶叶,2006,02:32-37.
[6]《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1~6期总目次[J]. 贵州农业科学,2008,06:204-211.
[7]侯彦双.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05:377-378+383.
[8]《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12期总目次[J]. 贵州农业科学,2009,12:242-256.
[9]李晓璇. 贵州茶叶出口技术壁垒问题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68-70.
[10]王锐. 贵州茶叶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J]. 经济师,2010,02:271-272.
[11]陈方涛. 实施茶叶GAP促进贵州茶叶可持续发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09,04:63-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604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