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斯达:服装产业智能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丽银

  2013年11月16日早上八点半,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斯达)CEO樊友斌应邀来到诺贝尔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位于美国纽约家中共进早餐。埃德蒙・费尔普斯身穿爱斯达定制的T恤,与夫人到门口迎接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企业家。
  这是埃德蒙・费尔普斯与樊友斌第二次会面。2013年9月,埃德蒙・费尔普斯参加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顺德峰会,恰逢爱斯达“智能裁缝”网上平台上线,埃德蒙・费尔普斯出席了启动仪式。如果说双方第一次会面爱斯达有搭顺风车的“嫌疑”,那么此后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家中接待樊友斌,足见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家对爱斯达“智能制造”理念的认可。
  通过爱斯达“智能裁缝”定制平台(idiymall.com),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完成服装体型采集、版型预选、图案配饰、色彩搭配等DIY设计。爱斯达收到网络传输的数据后进行快速智能制造,在72小时内将成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智能裁缝’上线是一项创举,它通过信息化手段、网络采集和沟通手段实现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直接结合,这恰恰是目前国内服装产业所欠缺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如此评价爱斯达“智能裁缝”。
  从衣择人到人择衣
  珠三角是服装加工贸易企业的密集之地,外贸是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模式,位于佛山顺德的爱斯达是其中一员,樊友斌在轰轰烈烈的外贸浪潮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次贷危机,国内出口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结束了外贸企业安享太平的日子,爱斯达的业绩受到了冲击。
  在订单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中,樊友斌看到了一些企业逆势增长。“有个专门生产超大码裤子的企业,当年销售业绩翻了一倍。”樊友斌走访国外市场,发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市场需求的新风向。
  随着衣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主导的时尚,而是要求参与到服装设计环节。“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寻找有自己符号和印记的产品,我们希望把主导权交给消费者,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樊友斌认为,以往是衣择人,今后将是人择衣。当时电子商务在国内如火如荼,樊友斌将目光锁定于电子商务,与一家网络公司合作研发适用于互联网的定制系统。2013年9月,爱斯达“智能裁缝”定制平台(idiymall.com)正式上线运行。
  “智能裁缝”的设计理念是:顾客只需注册一个账户,就可以对衣服的尺寸、颜色、图案和布料等参数做出选择,提交订单,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量身定制的衣服。这种“远程定制与快速制造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服装制造方法,建立了一种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装生产环境下全新的服装远程定制商业模式(C2B服装定制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顾客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高矮胖瘦、特殊需求定制自己喜欢的服装,不再受服装标准尺码对单个消费者的束缚。“服装设计初样完成后,消费者还可以向朋友秀设计,多人点‘赞’后再购买,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继续修改,以网络互动式的购物体验,把购物变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樊友斌说。
  “我们开发了一套人体数据采集系统,消费者通过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对全身进行立体扫描,完成体型数据采集。系统形成一个3D模型,顾客可以将设计的服装进行虚拟试衣,平台将试衣效果反馈给顾客。整个过程像照镜子一样,我们还可以将扫描到的数据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们网购各式服装。”樊友斌说。
  72小时快速制造
  正当樊友斌筹划着创建人体数据采集系统和3D试衣系统时,美特斯邦威抢先一步在其实体店试行。2013年10月8日,美特斯邦威将杭州延庆旗舰店打造成O2O先锋实验室,顾客可以在虚拟搭配间快速、随意搭配,试穿。发布仪式上,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说:“未来零售行业的出路不是电子商务化,而是商务电子化。互联网裁缝即是商务电子化的O2O商业模式。”
  美特斯邦威并非第一个“觊觎”服装定制的商家,阿迪达斯、乔丹、耐克等早在几年前就把触角伸向该领域,天猫、京东等大型网购商城也涉足C2B业务。面对市场竞争,樊友斌十分淡定,他非常清楚爱斯达的优势和航向。“我们是做服装生产ODM为主的企业,一直服务B客户,更擅长做后面的2B环节。未来我们以C2B2B为主,帮助品牌客户和电商平台实现C2B业务。”在巨大的市场定制蛋糕面前,樊友斌绕开了自己不熟悉的消费终端。然而,个性化定制依旧颠覆了传统的订货模式。长久以来,国内服装制造企业主要根据下游分销商反馈的信息制定生产计划,预判消费趋势,提前半年至一年生产服装。
  在时尚潮流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上,只有快人一步才能抓住消费者。现有的服装定制企业,从产品下单到制造,再到消费者手中,一般需要5至7天时间。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快递业务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两天内产品基本上能送达国内主要城市,缩短供应耗时的核心在于加快生产。樊友斌很清楚,商品在供应链环节多周转一天,就意味着贬值,甚至退货。“快”成为“智能裁缝”系统制胜的关键,只要把设计图纸输入电脑,20秒之内系统就完成精准裁剪。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该系统对牛仔服装加工工艺的革新。石磨、喷沙、猫须等水洗工艺是牛仔潮流的重要元素,一般而言一条牛仔裤完成上述工艺需要一个技术工人工作两天,“智能裁缝”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与此同时,爱斯达在生产中运用双轨道全自动吊挂系统,输入产品工序、工段,悬吊系统就自动将衣架传送到下一个工序站。减少了搬运、捆绑等繁杂的非生产时间,工人可以专注于每个工段的操作。
  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顾客下单72小时内就能收到产品,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智能裁缝”还记录每站生产情况、员工薪资报表,抽检产品质量,进行生产潜力分析,帮助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物美价廉的定制时代
  对于很多人来说,定制往往与“高级”、“昂贵”如影随形。诚然,服装批量化生产有其优势,商家利用错位生产减少材料浪费,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压缩了制衣成本。现代制衣技术引进国内,很快将裁缝店挤到了边角旮旯,人们甚至一度感慨裁缝这一古老手艺将消失在现代化工业的浪潮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肖文陵曾表示,虽然有了三维扫描技术,服装制版、建模等流程快得多,但企业的定制业务量不大,成本控制值得关注。如今,那些服装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家重新将目光投向“裁缝”这一古老手艺,考虑如何在标准化生产中凸显其优势。
  樊友斌认为,国内服装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流程已经十分完善和灵活,裁片缝合大同小异,只是个性化生产更注重细化产品的生产工序,但核心工序是一样的,可以运用到每个单品的生产过程中。关于材料利用率,樊友斌坦言个性化定制的确没有标准化生产利用率高,但总体而言差别不大。“现有的服装按照标准尺码生产,但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做出修改,浪费体现在消费端,而个性化生产只是在生产端更明显。”
  爱斯达控制成本的秘诀是优化管理模式。樊友斌将丰田JIT(JUST IN TIME)管理模式运用到生产环节,通过RFID数据匹配,将相同的工艺分配到同一生产岗位,减少更换流水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至50%,让“个性化产品批量化生产”。
  樊友斌直言,减去库存、物流、中转、铺租等中间费用后,远程定制服装每件初步定价为130元至200元,比实体零售店还要低。“我们进入了物美价廉的服装定制时代,有设计才华的私衣店老板不再因为小批量而被拒之门外,也不用考虑库存挤压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智能裁缝’不仅是一个平台或系统解决方案,而是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希望通过‘智能裁缝’,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像身份证一样的专属尺码ID,在此基础上,帮助其他企业实现智能快速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樊友斌说。
  然而,伴随着服装定制化而来的难题亟待樊友斌解决。完全让消费者主导设计,消费者缺乏专业的设计理念和制衣常识,有可能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糟糕的事情。“智能裁缝”上线之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顾客要求退换,但定制服装不同于普通服装,不可能再次销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定制做了两种区分:一种是尺寸定制,设计师设计好款式,按照顾客的尺寸生产;另一种是个性化定制,设计好标准款式,图案由顾客选择。”樊友斌说。虽然有前沿的理念,但目前爱斯达网上商城只能进行这两项简单的操作。
  “这与街上几十块钱加Logo或图片的小团体服装定制有什么区别。”“仅依靠一个商城,如何完成大数据搜集和打开销售通路?”……前不久,樊友斌应邀到中山大学IT创业班分享“智能裁缝”,学生浏览了爱斯达网上商城后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在爱斯达网上商城,自主设计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樊友斌坦言,就技术层面而言,都不是问题,只是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是危险和盲目的。“企业毕竟是要盈利的,不是做科研。”爱斯达的核心业务依然是传统的加工贸易,“智能裁缝”只占一隅。要把市场做成熟,必须打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虽然目前有两三个做定制产品的品牌与其洽谈,但爱斯达“智能裁缝”仍处于探索阶段。
  马云用了十年时间将淘宝培育成国内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智能制造何时能够规模化?樊友斌说“我们是革命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逐浪者都能在浪尖起舞。在“智能裁缝”上线当天,埃德蒙・费尔普斯说:“也许你明天能赚很多钱,但请记住你曾经的经历,记住那些奋斗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709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