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薇薇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活动的日渐增多,网上支付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第三方支付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而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支付平台,是网络支付的一个分支。但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少社会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列举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支付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28-02
  
  作为中间环节的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最为关心的问题。许多电子商务企业推出了自己的网上支付工具,涌现出一批由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机会、需求、规则和挑战,它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定义、流程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指就是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其特点在于“多渠道、多业务、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职能,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以及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的一个平台。
  在网络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货款支付给第三方,再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并要求卖家发货,买方收到商品并检验后通知第三方,由第三方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相对于传统的资金划拨交易方式,第三方支付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有效地保障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为交易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交易完成过程的实质是一种提供结算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方式。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工具逐步成为中国网民的基础互联网应用,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加剧。除了传统的网上零售市场外,第三方支付在航空、金融、电信等领域进一步渗透,并试点性进入电子政务、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而随着市场竞争升级,厂商盈利能力下降。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延续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特征,并保持着稳定的盈利水平。
  从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以互联网特有的市场扩张方式进入该市场后,中小第三方支付厂商开始了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低价甚至免费服务成了其生存的被迫选择。第三方支付厂商也开始看重品牌推广,直接面对个人用户,市场推广活动层出不穷。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迎来了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发展速度,也快速培养起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支付工具逐步成为中国网民的基础互联网应用。但也为这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隐患,短期盈利能力下降,中小第三方支付厂商生存前景堪忧,用户和商户权益难以有效保证,中国第三支付市场也将面临盘整。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兴的支付手段和服务,政策法规滞后和社会信用缺失等原因,信用约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安全技术应用、市场无序竞争、缺乏创新、模式单一等问题仍然构成今后发展的主要障碍。
  1.法律不完善问题。由于在第三方支付中涉及用户资金的结算和一定时期的资金代管、担保等类似于金融业务的活动,使得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地位难以准确定位。在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虽然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它们的法律效应都处于模糊状态,在交易中的法律责任等很多法律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
  2.交易安全问题。第三方支付是以开放的互联网络为基础,依托购物网站和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平台,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容易出现假冒客户身份、非法窃取或篡改支付信息等问题。现在网络病毒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以及黑客恶意攻击也时刻威胁着支付平台的安全。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系统安全审计、业务审计和故障事故报告等方面尤其欠缺,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风险仍比较突出。
  3.虚拟账户滞留资金导致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通过第三方来弥补交易双方信用缺失的问题,买方先把资金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得到买方确认已收货并发出付款指令后,再支付货款给卖家。而且,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会规定相应的结算周期,数额巨大的支付资金不可避免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拟账户中,这不仅降低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效率,而且还导致相当的风险。
  4.道德风险。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来进行交易,是因为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实力、品牌、信誉认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中介作用确实弥补了社会信用体系的不足,但同时也增加了交易风险和支付风险。特别是当电子支付交易发展到一定规模,一旦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管理原因造成损失,肯定会对整个支付结算体系产生相当的影响,危及整个支付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5.反洗钱风险。第三方支付工具提供了买卖双方现金交易的平台,而某些第三方支付工具不需要实名制就可以完成一些交易,这样就会产生有些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洗钱的问题。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多缺乏有效防止恶意交易的相关措施,这样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将很容易沦为洗钱工具,甚至为网络赌博等不法行为提供资金渠道。而且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它的业务范围也必然延伸到跨国支付领域,这样不仅国外黑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进入我国,国外热钱也可以通过它畅通无阻地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
  6.风险控制问题。从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运行流程来看,买方并不向卖方直接付款,而是买方将货款汇入第三方支付平台指定的账户,待买方验货后,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买方同意付款信息将资金支付给卖方。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存在资金收付的时间差,买方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一个短暂的滞留期,一般来说,资金在第三方至少要滞留2~10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该资金就由第三方支配,只要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第三方就会积累大量的、稳定的沉淀资金。
  7.竞争同质化。2005年后,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猛增至40多家,同质化严重。第三方支付平台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成了唯一的竞争筹码,不少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不正常的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这样一来不仅挤压了电子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更带来了相当的资金风险隐患。
  四、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1.明确法律的定位。国家应尽快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界定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地位。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代理收付业务和支付结算服务都是银行的专有业务,较之银行更为严密的内控体系与较高的支付能力,其蕴藏的资金风险、支付风险与道德风险应更加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各服务商纷纷抢占地盘、不惜压价恶性竞争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资金风险。
  2.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根据电子支付的外延与内涵,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性区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第一软件即信用管理机制。安全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多是通过组织流程管理而形成的信用管理机制。第二硬件即技术手段。特别是增强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采用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放火墙、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建立灾难备份中心,以保证网络在遭到不可抗力侵害,发生软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等故障后能及时恢复。
  3.加强滞留资金的监管。虚拟账户滞留资金是第三方支付过程中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应建立完善的滞留资金的监管制度,明确规定滞留资金的存放保管位置及滞留资金产生的利息处置问题。同时考虑给第三方支付的结算周期规定合适的上限,以提高整个支付体系的运行效率。
  4.加强管理监督。第三方支付的实质是一种提供结算诚信担保的中介服务方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质与金融机构的要求相差甚远,它们来从事金融机构的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规则,将这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以控制它们所隐含的风险。
  5.加大监控范围。从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不应该完全禁止非银行机构进入电子支付市场;应通过制订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采取分批认证的办法,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吸引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进入到电子支付市场中。
  6.加强业务监管。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风险处理办法,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监管应包含对业务运营风险的监管、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管、对内部操作人员的管理等。重点应该放在服务是否构成银行储蓄业务、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审计的要求、零售业务中消费者保护的需求等。
  7.促进公平竞争的电子支付环境。监管方应着力培育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通过有效的风险监管措施,促进第三方支付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国家支付体系整体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兴凯,张笑楠.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及应用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13)
  2.彭媛.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科技广场,2007(6)
  3.陈艺云,黄敏.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必要性与监管体系探析.集团经济研究,2007(4)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