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原 柳炳祥 程 翔

  摘 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41-02
  
  一、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IS专业)在我国自1998年诞生以来,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和教育实践,目前,该专业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562所院校开设了IS专业,该专业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高度集成的特点充分体现和满足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人才需求,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深度开发信息资源、促进基础信息共享作为国家“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的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战略重点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34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体现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化的日益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IS专业人才,只有依靠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才有可能在迅猛的发展历程中紧跟时代的脚步,并抓住机遇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因此,IS专业教育也面临着持续更新与不断完善的迫切要求。胡昌平等认为,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学科理论研究中,强调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以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为重点,形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理论趋向,从而构建完整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而IS专业正是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人才在学科视野和知识结构方面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所以,IS专业应该在寻找学科新的生长点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将以“工作环节”为基础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管理应用为轴心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IS2002研究框架与CISC2005课程体系
  1.IS2002研究框架。IS2002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方面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指导性文件。IS2002由美国ACM、AIS和AITP提出的IS’97学科教程演变而来,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体现了IS专业本科教学在那个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学科,IS包括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信息技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部署和管理(IS功能),二是支持组织业务处理的技术体系架构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系统实现)。IS2002中体现了以上两个领域的基本内容。IS2002以美国和加拿大的IS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为基础,以信息产业的需求为基础,包含了在所有课程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表达了组织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首先是宽广的业务知识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理解信息系统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信息系统涉及了组织中的各个层次的业务,是组织成功的使能器;其次是用系统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组成;再次是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工作技能及职业道德;最后是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IS2002包含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信息系统开发以及信息系统部署和管理过程5个知识领域,这5个领域的知识有10门课程和一门预备课程支持,在商学院中建议在2年之内修完。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信息系统基础(包含信息系统基础、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课程);二是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三是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编程、数据、文件与对象结构、网络与通信课程);四是信息系统开发(包含分析与逻辑设计、DBMS的物理设计与实施、新环境下的物理设计与实施课程);五是信息系统配置与管理流程。
  2.CISC2005课程体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与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联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231010)研究项目,参考IS2002的研究框架,结合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我国的IS课程体系――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China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a 2005,CISC2005),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ISC2005继承了IS2002中的5个知识领域的相关知识,设计了10门近100个单元的相关课程。沿着知识领域、课程设置、教学单元和知识点的路线展开其框架结构。其中5个知识领域是信息系统职业教育、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系统开发与设计、信息系统配置与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在5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之上从现有的课程中提出11门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企业资源计划初步,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等。
  除了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指南外,CISC2005还对IS的研究领域给出了指导,有利于对IS学科的认识,深化课程体系理解和最新的发展。将IS研究领域划分为先进信息系统研究、信息技术与组织、网络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人工职能、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等研究领域。
  CISC2005针对我国信息化的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学科教程,在学术界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结束了十几年来对IS教育模式的争论。CISC2005对于我国的IS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社会对IS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了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原因和知识结构;其次从系统科学的高度识别和界定了IS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并指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方法和发展趋势;最后建立了课程体系结构,给出了核心课程的教学框架。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教育部在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时就已明确作了规定,对任何一个背景专业来说,都应具有普遍适用性。
  当代学科发展的趋势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互支撑与渗透。IS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专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的统一,学生技能培养与素质全面提高的统一。通过多学科专业的知识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更容易培养创造能力。
  因此,建立基础化的、综合化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对专业的直接界定,是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外在体现。合理设置IS专业所需要的通识基础教育平台,按照IS2002和CISC2005的指导规划,以及专业主干学科知识的相关性找准复合点,确定学科主干课程链,搭建本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加强学科基础课程的相互支撑和合理渗透,促进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精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使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机融合。

  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新、创新空间大的社会急需的优秀人才,并且使他们在下述几个方面达到如下目标:一是基本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学科知识的融合、相互作用;二是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三是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烈,团队合作精神强。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1.方案选择。各高校的IS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采用的方案不同,具体包括主干学科结构方案、知识模块结构方案、功能模块结构方案、业务结构环节方案等。在此,笔者所在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采用的是抽象组合结构方案,此方案强调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要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抽象、概括和涵盖。于是将课程按性质分为通识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组课程,第1组是各专业都必须要修的,第2、3组的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始终坚持重视管理和行为科学课程;坚持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尽量避免以传统的职能领域划分来讲授管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视角;新版课程体系与旧版课程体系相比,实验及上机学时增加了46%,改变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努力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选课。
  2.突出特色。基于IS2002和CISC2005的指导规划,高校可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行业特点,结合背景专业的特点,相应地突出自身领域已有的学科优势,来制定自己的课程体系。以本校为例,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一所以陶瓷为主,艺术、文、理、工、管、商多学科发展的省部共建院校,最大的特色是具有悠久的陶瓷领域研发和陶瓷行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依托陶瓷行业的学科门类齐全,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因此,最有效地利用强大的陶瓷领域专业背景,为服务单位培养有用的人才是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出发点。在符合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强调突出背景专业的优势领域的作用,有利于弘扬背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作用,从而巧妙地解决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继承与创新的矛盾。因此,我校IS专业特开设《陶瓷工艺基础》与《陶瓷行业信息化》两门课程来体现行业背景与学科特色。
  五、结束语
  作为一个快速更迭、动态演进的学科,IS专业教育必须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IS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JXJG-09-10-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查先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03(8):507-512
  3.陈国青等.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CISC200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善林,刘业政,李兴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5
  5.苏术锋.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5)
  [6]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8):128-131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400第一作者简介:田原,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