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面临着诸来自多校内外压力,如情感、就业、学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显得异常的重要。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必要性,分析大学生遇挫原因,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使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必要性;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不是太乐观,许多学生在挫折面前不能独立思考,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或者过于激进的行为,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埋怨、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的念头等消极情绪,这些不当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是是每个教育阶段都倡导的教育理念,它除了包含常规教育理念上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和科研素质之外,还包括抗挫素质培养。我国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讲授轻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受挫能力不强,导致毕业后走上社会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也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造成的结果。因此,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很好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一旦步入社会,发现与大学校园环境相差极大,只看到了社会的复杂面和阴暗面,不能正确处理,那么会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感。因此,给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求得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遇挫原因分析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其原因也多种多样。
  (一)人际交往不适应导致的挫折。进入大学前,学生主要精力和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好就行。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丰富多彩,人际交往频繁,有些同学因为缺乏与人交往经验,不善与人交往,长期以往会产生与人交往的困难感,形成自闭,内向的性格,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
  (二)学习方式和特点不同导致的挫折。大学生学习除了上课,学习全凭自觉,所以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大多数学生高中毕业前,习惯了靠教师手把手教,家长看着,填压式学习方式。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如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遇到考试突然乱了阵脚,往往成绩并不理想,自信心大打折扣,长期以往,厌学、逃课等不良习惯严重滋生,造成了挫折感。
  (三)恋爱观不成熟导致的挫折。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现今校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对于高校我们既不反对,也不提倡,但是不少大学生对爱情观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慎重的态度,不能摆正爱情的位置,因恋爱受挫已不争的成为大学生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
  (四)就业困难和压力导致的挫折。现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难已成为在校大学生一个切实存在的心理负担,特别是面临就业的毕业生,对就业难,求职过程中挫折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诸多不良情况和沉痛的教训。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两课”,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两课”教育是现代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开设的人生成长课程。高校必须在“两课”教育中,发挥主导功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其勇于应对挫折的能力,不断提高抗挫能力。高校应将“挫折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识别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理性的对待情感等问题,不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抗挫适应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学工人员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通过广播、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为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定期、定点和专人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心理学技巧正确发掘自身心理潜能,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性情,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保持自信、乐观、真诚、豁达和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要提高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光靠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抗挫能力。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抵抗挫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瑞芳.大学生挫折教育探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简红艳,朱彦冰,何谨.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12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