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通奖谕真定县民的圣旨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正定;明代;圣旨碑
  摘要:2004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一通明正统六年的圣旨碑,刻有明英宗为褒奖真定县民赵凤的赈灾义举而颁布的圣旨,是少有的为平民颁发的圣旨,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此通圣旨碑做了简要介绍。
  
  2004年7月15日,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从距县城12.75公里处的西白庄村征集到一通明正统六年(1441年)的圣旨碑,现置于隆兴寺碑廊内。
  碑为青石质,笏形,首身一石,高158厘米,宽59.5厘米,厚21.5厘米。碑两侧刻有凹槽,纵向贯通,凹槽宽度为12厘米。碑额正书“圣旨”二字,额两侧及碑身周边线刻云龙纹。碑阳阴刻楷书7行,满行17字,共96字,为圣旨内容。碑阴无字。
  圣旨全文如下:
  敕直隶真定府真定县民赵凤
  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杂粮六百五十石,用于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役三年,尚为蹈忠厚,表历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
  正统六年五月十三日
  此碑文不足百字,为明英宗皇帝于正统六年就真定府真定县民赵凤以“杂粮六百五十石用于赈济”而特对其赐敕奖谕。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宣宗长子,出生4个月立为皇太子,9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也先寇边,英帝亲征,不幸于“土木之变”中被俘,代宗朱祁钰继位,年号景泰。景泰八年(1457年),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天顺八年正月病死,谥睿皇帝,庙号英宗。
  本圣旨奖谕对象为“直隶真定府真定县赵风”。“直隶真定府真定县”,即今河北正定县。真定府自五代后唐始称,领真定县,元称真定路,明洪武六年改为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帝名讳始改真定府、真定县为正定府、正定县。赵凤其人,正定地方志中不载。此圣旨碑出自正定县西白庄村,赵凤应为该村人。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14有“邱墓”条,记“元丞相赵伯颜墓,在城北白家庄”,自家庄即今西白庄,故分析赵凤可能为赵伯颜后人。碑文记赵风捐“杂粮六百五十石用于赈济”,能捐出如此多的粮食,可知其非一般殷实之家,而应是当地有影响、且乐善好施的富足之家。
  那么,赵凤此次赈济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据《正定县志》记:“正统元年四月命都御史鲁穆巡视正定蝗蝻;六月大水。四年五月大水;六月蝗;七月滹沱河溢。五年夏蝗。六年三月民饥流移,诏大理寺少卿李奎抚之;夏蝗。”可见正定一带在明正统元年至六年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故有赵凤赈灾之举。而英宗闻后特敕赐奖谕:“有司以闻,朕用嘉之。”据上述县志所记,“民饥流移,诏大理寺少卿李奎抚之”时在正统六年三月,圣旨落款为“正统六年五月”,时间相差仅两个月,故分析正定县民赵凤之善举有可能是李奎上报的。
  皇帝“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役三年,尚为蹈忠厚,表历乡俗,用副朝廷褒奖之意”。差役,系封建时代派民户轮流供官府驱使的徭役,杂泛差役指元、明时各种不定的零碎徭役、差使,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明代杂泛差役名目繁多,按服役对象可分为京役、县役及王府役;按服役性质可分为官厅差遣之役、征解税粮之役、仓库之役、驿递之役、刑狱之役、土木之役等。杂泛差役的差充是根据资产丁力进行的,应役对象主要是地主和一部分富裕的自耕农。随着统治机构的庞大,杂泛差役的征发日趋频繁,正统年间出现了均徭法,定期编审,在赋役黄册外号编均徭册,以税粮人丁多寡为基准均摊杂役。除部分杂役编入均徭者外,其他一切非经常性的使役科派,诸如砍薪、抬柴、修河、修仓、运料等,多属临时编签,名日杂泛。由此可见明英宗给予赵凤的褒奖是比较高的,从另一方面分析,当时能有如此善举的县民也应是不多见的。
  圣旨是中国古代皇帝权力的展示和象征,是封建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职官员或赐给有爵位者的诰命或敕命,而该圣旨则为一个县民而颁赐,故比较少见。将这一圣旨镌于碑石并保存至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道别样的圣旨,更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正定醇厚民风之一斑。
  
  责任编辑:成彩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35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