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专业养老护理人员资源极其匮乏,未来建设养老护理专业队伍需以具备专业知识的护理学生为主要力量。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这对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无疑是重要阻碍因素。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养老工作;意愿;调查
  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5831万人,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我国总人口的1/4,且呈现出“四化”特点,即高龄化、失能化、失独化、空巢化,“4-2-1”家庭结构模式(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位老人)无法支撑对老年人的照护,进而扩大了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在此前提背景下,高校如何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养老工作,培养专业的综合型人才,成为相关工作者探讨研究的一大课题。在此,本文将通过综述形式,分析调查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
  200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7%,2016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5亿,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进一步增长,达到1583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飙升至11.4%。据悉,近十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同比增速由2008年的3.0%增长至2017年的5.5%。根据我国老龄化进程,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50年迈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可能达4.3亿,超过总人口的30%。可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显示出了规模大、发展迅速等特点,且”四化“问题并发,中国卫生服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43.8%,2017年年底,约4000万老年人失能或者部分失能,增加了子女照护难度,尤其是”4-2-1“家庭结构,这就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两会召开期间,民政部部长曾在会上指出切实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急需大批护理人员。
  二、养老护理工作发展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就我国养老护理工作发展现状分析,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多方面不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截止2014年年末,就国内而言,养老机构内在册养老护理人员有20万人左右,75%职工学历低于专科,26%职工年龄<36岁,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仅有15959人,整体看来,我国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现状较差,同时,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问题急需解决。大部分护理学院的专业设置,缺少养老护理特色内容,且培养层次较低,招收入数少,限制了养老护理队伍建设。
  三、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疗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工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成为人们谈论的一大话题。护理专业学习是培养护理人员的主要途径,为护理事业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然而,关于养老工作,护理专业学生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业意愿较低,不利于养老工作的健康发展。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主要指能够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机构及组织,如老年护理院、医院、社区养老院、养老院、疗养院的护理相关工作。护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是指护理专业学生自愿从事养老工作的行为意向。
  向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发放“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不了解工作性质、社会地位低、排斥养老护理工作、工作不稳定、工作强度大、职业前景渺茫等。根据调查发现,我国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较低,而影响护生从事养老工作的因素较多,如社会人口学因素、职业因素、护理专业学生因素等。有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较低,大部分护生选择医院工作。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方式,主要通过学校推荐及亲朋好友介绍,实现就业,在择业与就业认识上,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当今是人才爆炸时代,不能就业的高学历人才比比皆是,其认为只有进入有编制的公立医院,将来方可获得稳定的待遇及安稳的生活,另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未能正确看待自身价值,眼高手低,就业眼光只瞄准大医院。养老护理是近些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养老模式,大部分护生还没接受,加上学校教育仍以临床护士为主要培养目标,缺少养老工作方面的指导与实践,导致愿意从事养老工作的护理专业学生较少。
  四、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人口学因素
  社会人口学资料包含内容较多,年龄、年级、性别、生源地等均包含其中。虽然,社会人口学因素是一个具有不可修饰性的变量,但是,分析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调查时,应该将其列人影响因素行列中。至今为止,关于年龄、年级与性别是否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因素,国内外研究尚无定论。护理专业学生,年龄段不同,其在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方面也有差异。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年级升高,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呈下降趋势,由此提示,护理教学过程中,需重视高年级护生的养老护理教育,就业指导时,详细介绍养老护理所涉及的内容、前景及工作需求等,便于护生客观选择。同时,性别也是影响护生从事养老工作的一大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相比男性,女性对老年人持有更积极的态度。除此之外,生源地(城市/农村)也会影响护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虽然,至今为止,社会人口学因素对护生从事养老工作的确切影响尚无定论,但是,护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都应该积极引导护生根据自己成长及文化背景,选择性就业,调动其从事养老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职业因素
  职业因素主要体现在养老护理工作特点及职业薪酬两个方面:(1)养老护理工作特点:养老护理中,以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为主,护理专业学生很难体验成就感,阻碍养老护理事业发展。目前看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可参考借鉴国外研究。加拿大Gould等学者通过焦点小组访谈形式进行研究,了解本科3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护理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养老护理挑战性、吸引力不够,使得其不愿从事养老工作。以色列Haron等学者研究提出,缺乏沟通交流、缺乏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不满意等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重要因素。(2)职业薪酬:薪酬是影响一个人选择职業的一大因素,护理专业学生绝不例外。换言之,提高养老工作者职业薪酬,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谢晖等学者研究发现,工作水平低会降低护理本科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杨玉洁等学者发现,护理高职生不愿从事养老工作的一大因素便是生活缺乏保障与工作待遇低。   (三)护理专业学生因素
  首先,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护理工作的认知以及认同感。职业认知,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的看法、意见,包括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念以及已经掌握的护理与相关学科知识,是护理专业学生最具本质性的态度。张欣等学者发现,职业认知水平高低是影响护理本科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一大因素,认知水平高,从事养老工作的积极性高。Kydd等学者通过多因素态度问卷(MAQ)对瑞典、美国及苏格兰1587名护理本科生与护士对养老事业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养老护理职业认知缺乏是导致护生从事养老工作意愿低的重要因素,由此提示,护理教育过程中,需积极融入养老护理相关内容,提高护生职业认知。
  其次,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养老护理事业的积极态度与情感,以及积极从事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是引导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有效途径。尹乔莉等学者以4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养老职业认同感较低,不愿从事养老工作的护生约占70%。
  最后,对老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制约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一大因素。老化知识,是指个体从发育成熟至衰老死亡整个过程中,对心理功能衰减、生理功能退化、社会地位变化、社会角色转变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对养老护理课程的设置、调整及改革,提高护生了解学习老化知识,提高其老化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从事养老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老年护理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理解养老护理服务,其理解的养老护理即保姆式照料,只需负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便可,未意识到老年人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生理及康复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加上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养老工作的环境相对差,工作不够体面,且社会地位较低,因此,愿意从事养老工作的护理专业学生少之又少,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对措施
  为了推进养老事业持续发展,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需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为养老事业注入新鲜活力,提供综合型人才,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护理的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工资水平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养老护理人员资金补助。当地政府参考养老护理人员供求关系与其他行业护士工作水平,制定可行的补助金额,通过国家补贴的形式,增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管理员工工资薪酬时,采取分级管理制度,健全并完善职工评价机制,工作时间及技术难度成为核算工作的一项指标,且年末组织表彰大会,评价高者予以奖励,如授予股权、晋升等。
  (二)积极宣传教育,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养老护理人员
  第一,政府加大教育力度,公开表彰优秀养老护理人员,倡导社会各界尊重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第二,新闻媒体撰写养老服务信息时,需根据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事业发展情况,真实客观报道各方面新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第三,各大护理院校增设养老护理专业,开设知识拓展实践课,促使护理专业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养老护理工作,以免受社会舆论影响。
  (三)降低护理风险
  相比其他护理,养老护理面对的老年人年龄大,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归责时,具有连带性、不明确性等特点,护理风险较大,让诸多护理学生心生顾忌。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护士需承担连带责任,何种情况下由院方或者老年自己负责,且责任大小以及赔偿形式都需明确规定。同时,养老机构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定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排查安全隐患,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有效性。另外,养老机构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精神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实施分类看护。
  (四)加强养老机构与护理院校的合作
  护理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并在教育及就业方面,多多与养老机构合作。教育方面,护理院校聘请经验丰富且专业水平高的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作为客座讲师,讲述养老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促使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丰富。养老机构安排专业人士带领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活动,便于护理专业学生真正了解养老工作的性质及内容。就业方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养老机构从事养老工作,为其提供就业机会。
  六、结语
  综上,从现目前的情况看,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出现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社会人口学因素、职业因素、护理专业学生因素等,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工作的意愿,可从提高工资水平、积极宣传教育、降低护理风险、加强养老机构与护理院校的合作等方面着手,同时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开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老年护理课程,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正确全面认识养老护理,树立正确的态度及价值观,主动投身于养老事业,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玲,孙书勤,張丽,孙亚楠,于泽秋,刘骙骙.高校涉老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与从业意愿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1):1309-1313.
  [2]冯会玲,白建英,秦爱军,邸淑珍,韩聚强,李晶.中医药院校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就业意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15-16.
  [3]李昆泽,金楚.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业意愿分析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7(03):7-10.
  [4]韩雨欣,王红艳,梁小利,苏国明,黄彬洋,申洋.我国护生养老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从业意愿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155-156.
  [5]王冰.四川省居民养老现状及需求意愿调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6]李洋.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知识及其照护意愿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刘珈利.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业的意愿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01):180-181.
  [8]李京京,宋永霞,洪静芳,唐婷美,吴晴,江清清.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018,15(07):545-549.
  [9]黄铁牛,陈美林,余悦,何晓路,王丽娟.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78-80.
  [10]孙亚男.护士与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