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用户思维的应用型商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教融合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高校的用户是学生、企业和社会,因此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观念,深刻理解用户,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方式。文章从用户思维的角度,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重庆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案例分析,探索更加符合应用型商科的产教融合模式,提高产教契合度,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用户思维;应用型;产教融合;市场营销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促进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引导地方高校加快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和新技术进步的应用型人才,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高校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使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成为高校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应用型商科产教融合的模式和问题
  (一)产教融合模式
  “应用型商科”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专业。目前,应用型商科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基本停留在单向、单主体的校企合作层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以下模式:A.实习基地模式。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实践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观摩、培训、师带徒式实操以及独立从事具体工作等多种方式。这种模式对校企双方约束力小,每次合作时间不长,但因为对企业要求低,较容易找到合作企业。B.冠名班模式。这是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冠名企业单独成班,有单独的培养方案及详细的实施细节,双方共派人员授课。冠名班学生的部分课程和内容学校认定学分,冠名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岗位、行业需要的知识。这种模式对冠名企业的选择要求较高,要求校企双方都能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开设此班。此种模式合作期限较长,效果在学生毕业前后才能显现。C.业务托管模式。即学校针对不同企业成立项目部或者业务部,企业提出要求、标准以及宏观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开展具体业务。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和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并要求学校给予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而企业要尽可能降低学生和教师的运营风险。D.全方位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培养、评价学生,直至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这种合作模式对合作企业的要求高,企业负责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校企共同投入资源较大,培养周期较长,培养人才质量更高。
  (二)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商科的产教融合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在产教融合模式方面,主要是合作模式较单一的问题,造成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系统、实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长;第二,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面,由于合作层次较低、深度不足,企业未能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产业脱节,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学生较少接触实际项目,无法满足产业与企业的需求。第三,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方面,学校与企业缺少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校企双方在制度保障、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重庆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
  (一)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
  对于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重庆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学校“五结合、五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把关;将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相结合,形成案例库支撑;将专业实训与企业项目相结合,以真实商业项目支撑专业实训;将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由企业真实岗位支撑学生专业实习;将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形成双导师制的教学团队,同时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支撑整个师资队伍。通过“五结合、五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校企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启了 “双导师制”的教育培养模式,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紧密度,注重了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目前,重庆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大品类、大品牌、大平台”的标准,开展“订单班”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合作的企业包括苏宁易购、永辉超市、中汽西南、涪陵榨菜、江小白、三福百货、沃尔玛、领域机构八家企业,校企双方实施“双主体”的育人教学模式,共培共管,提高学生的学习开发力度,促进产业项目与教学过程的融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创新管理机制
  校企双方应共建管理团队,企业HR、业务部门、学院领导及教研室共商共议,做好“订单班”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如教学计划制订与调整、课程开设与调整、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学结果评价与考核。每个“订单班”校内管理由一名辅导员和一名专业教师组成,辅导员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专业教师負责与企业对接、落实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2.改革教学过程
  改变课程设置由教研室单方制订的传统做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岗位需求,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实现课程通用性与订制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将企业标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教学案例资源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形式形成人才培养闭环。
  (1)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派专家为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课程培训,将正式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提前植入到校内教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岗位工作业务流程,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心态。   (2)讲座。邀请企业高级业务专家,针对产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工作业务流程、方法、经验等进行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一线专家的经验和获得指导。
  (3)参与授课与毕业设计指导。聘请企业业务专家参与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将实际的商业项目作为课题导入上述课程,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
  3.校企资源共享
  通過订单班的合作加深了校企双方的交流,双方将各自的优势资源互享,形成双赢的局面。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服务流程和标准,弥补了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吸收企业标准,为校企共建校本教材奠定基础,有利于培养“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同时,教师也可以为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改进教学考核与评价
  改变以往课程考核由校内单独完成的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考核,双方基于工作情境,共同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及因子权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只有顺利完成校企双方拟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经过综合考核的学生才能办理正式入职手续。
  三、结语
  订单班模式是一种能体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地诠释了用户思维,兼顾学生、企业、社会三方利益,能有效地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弥补学校教学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不足,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动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订制化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强商科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冉兆春. 应用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思考——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 价值工程, 2018, 37(1):199-200.
  [2] 朱一青, 朱占峰, 朱耿.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9, 32(01):109-113.
  [3] 陈晓亮, 陈国生, 刘伟辉.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实践途径研究 ——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32(4):33-36.
  [4] 柳友荣, 项桂娥, 王剑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5):64-68.
  [5] 盛正发. 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8, No.285(03):31-3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实践思维的应用型商科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编号:193292)和2018年重庆工程学院校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实践思维的应用型商科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编号:JY2017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可(1979.03- ),男,重庆人,指导教师,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工商管理;阳漫(1999.03- ),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管理学院(2016)特色班学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8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