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晓军,施德源,章荣平,周荣光,陈少军,戴金仙

  【摘要】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高校和相关联的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病例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
  结果 该起疫情为句容市首起输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由某高校波及相邻某中学,疫情持续19 d,某高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313例,罹患率为41.44‰,7次采集62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25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相邻中学共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罹患率为12.67‰,采集8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6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
  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严格隔离是迅速阻断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学校疫情的防控需要重点强化。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40-02
  
  2009年9月3日-16日,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城区的某高校(下称A校)发生群体性流感样病例,并迅速波及相邻一中学(下称B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证实该次疫情为一起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的暴发疫情。为了解学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探讨防控措施与效果,现将该起疫情调查处置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现场调查资料,包括流感样病例个案调查、学校基本情况、宿舍教室分布、食堂浴室等情况。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部分急性期患者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采集咽拭子,在冷藏(4℃)条件下24h内送检,由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病毒网络实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
  1.2.2 病例诊断 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卫发明电〔2009〕188号)和《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教体艺〔2009〕11号),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的判定为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的,判定为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
  1.3 统计分析 将所有相关资料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库,使用SAS8.0进行统计,根据暴发调查的流行病学理论[1],采用的分析指标包括暴发疫情的分布、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流行病学描述与统计。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位于句容市城区北侧的A校,为省属高校,有8个系54个专业,185个班级6876名学生,均为住校学生。学生宿舍分布在14幢宿舍楼,有1205个宿舍。有教职工678名,部分居住在学校内。所有学生于8月30-31日返校,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9月3日18:00该高校电话报告发生多例发热、流感样病例,经应急采样送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认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与其相邻的B校为初中部,有56个班级3 156名学生,仅78人住校,其余为走读生,中午在食堂就餐有1700多人,于9月4日有2个班级突发发热、流感病例,经应急采样送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部分病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2校疫情有时间、空间的关联性。A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313例,罹患率为41.44‰;B校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罹患率为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7,P<0.01)。
  2.2 流行特征
  2.2.1 首发病例 沈某,男,22岁,某校2007级汽修专业3班学生,宿舍为2号楼508室,于8月27日由江苏省淮安市乘大巴返校,后又乘大巴去南京市溧水县城,29日回校后自感不适,30日21:00左右出现发热(体温39.4℃)、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到句容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后回校;此后在学校医务室治疗,9月1日坚持上课,9月4日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
  2.2.2 时间分布 2009年8月29日-9月16日,2校共发生353例流感样病例,疫情持续19d。其中A校持续19d,罹患率为41.44‰;9月5日、9月9日、9月12日有3次发病高峰,以9月5日为最多,占病例数的17.89%;3个高峰日发病总数达109例,占34.82%。B校于9月3日发生病例,疫情持续5d,罹患率为12.67‰;9月4日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数的70.00%。见图1。
  
  2.2.3 人群分布 A校的313例流感样病例中,学生308例,罹患率为44.79‰;教职工5例,罹患率为7.29‰,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P<0.01);男性226例(72.21%),女性87例(27.79%),性别比为2.59:1;学生发病年龄分布在17~23岁,以20~21岁为多,共183例(59.42%),教职工则为27~43岁,集中在40岁左右(80%)。B校的40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2.67‰;其中男生24例(60%),女生16例(40%),性别比为1.50:1;发病年龄均为14~15岁。
  2.2.4 班级与宿舍分布 A校的308例学生病例分布在133个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1.89%;病例均为住校生,分布在14幢宿舍楼的66个楼层的211个宿舍内,宿舍楼、楼层、宿舍的覆盖率分别为100.00%,78.57%,17.51%;有21个宿舍的罹患率超过了50%,达100.00%有3个;以发生首发病例的2号宿舍楼发病最多,有57例(18.51%),相距较远的22号、23号两幢宿舍楼发病最少,仅8例(2.59%)。B校的40例分布在初三年级的相邻2个班级,占班级总数的3.57%;病例均为走读生。
  2.3 临床特点 2校发热、流感样病例中共采样74份,经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的有31份。所确诊的31例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7.5℃)(100%),其中高热(体温≥39℃)的14人(45.16%);伴有咽痛的11人(35.48%),咳嗽的20人(64.52%),头痛的14人(45.16%),鼻塞的6人(19.35%),咳痰的5人(16.13%),乏力的14人(45.16%),喷嚏的5人(16.13%),全身酸痛的7人(22.58%),畏寒的4人(12.9%),恶心腹泻的1人(3.23%);未发生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也未出现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在3~15d内痊愈,病程中位数为7.16d。
  2.4 实验室检测 A校所发生的313例流感样病例中,共采样7次,采集62份患者急性期的咽拭子,经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有25份呈现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阳性率达40.32%。B校所发生的40例流感样病例中,共采样8份,有6份呈现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阳性率为75%;在该校末例病例发病7 d后又对晨检午检发现的发热病例采样3 次14份,经检测,未再发现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病例。同时,在该市人民医院(国家流感病毒监测点)门诊采集12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也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病例。

  2.5 控制措施 2校疫情发生后,疾病控制机构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边调查边按照卫生部有关方案要求,以书面控制意见书的形式提出控制措施:严格隔离流感样病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相关班级停课1周和关闭学校,落实停课学生的随访,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停止使用空调并开窗通风,停止学校内室内集会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但2校的落实力度不同,出现了2种疫情结局,A校于9月4日7:00接到控制意见书,到9月5日流感样病例和疾控机构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尚未严格隔离,到9月8日虽全校停课,但对发病病例仍为同楼隔离,9月13日实施了健康学生放假离校、所有病例、密切接触者单室隔离,于9月16日疫情平息;而B校的疫情发现正值周末,学校果断执行了全校放假1周,所有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严格的隔离治疗与医学观察,于9月7日末例病例后疫情很快平息。
  
  3 讨论
  
  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极易形成学校暴发疫情[2-3]。句容市是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1个县级市,交通发达,自2009年5月被增补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到8月底均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9月1日位于该市的A校开学使疫情传入,并迅速通过网吧将疫情传到相邻的B校,且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一种新型病毒,人群普遍缺乏免疫保护,形成了此次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从本起疫情来看,病例集中于14~20岁的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头痛、乏力、咽痛等轻症为主,未出现重症、危症和死亡病例,与有关报道[2-3]一致。进一步提示甲型H1N1流感致病力较为温和,其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类似[4]。
  2校疫情发生后,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落实控制措施的力度也不一致,导致了2种疫情结局,A校迁延达19d,波及所有宿舍楼的78.57%的楼层、17.51%的宿舍;B校仅为2个班级,且因均为走读生,疫情极易向社区传播扩散,在严格的隔离和防范下,疫情仅持续了5d,局限在2个班级的学生中,进一步证实了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流感样病例严格隔离与个人防范的重要性[2-5],直接关系到疫情控制的速度。提示应尽可能采取果断措施隔离与防范,但班级停课、学校关闭降低传播的效益与经济社会成本、相关利弊得失需要权衡、探讨[6]。同时,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在流感流行季节广泛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的传播也非常重要。
  当前,从疫情监测来看,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进入了低谷期,温和的临床表现一定程度上也麻痹了人们的思想。但春节在即,人口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节后又面临着学校的开学,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在强化健康教育、防治宣传的同时,要突出疫情监测、因病缺课缺勤监测等关键预防措施,以积极的态势应对可能发生的第3波甲流疫情,重点加强学校这一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地的防控,保障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7]。
  
  4 参考文献
  [1] 谭红专.现代流行病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柳洋,陆剑云,陈庆良,等.广州市首起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870-871.
  [3] 谢朝军,袁俊,刘于飞,等.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872-874.
  [4] 宋俐,谭兆营,朱凤才,等.4起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5,9(6):584-587.
  [5] 曾光.我国如何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21-423.
  [6] 张顺祥.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1125-1130.
  [7] 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收稿日期:2010-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