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教学学习者特征及效果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提升,是教育学技术的回归和升华。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具体分析混合教学学习者特征以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学习者 特征研究 效果分析 计算机应用
  【基金项目】2015年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桂理工南分校教〔2016〕4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40-02
  在混合教学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将网络平台作为基础教学平台,也可以结合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而且也可以完成各类其他教学活动;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模式除了针对课堂之外,也可以利用其他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包括作业完成、学术探讨等多种活动。这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互利互惠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计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这种混合式教学学习者具备哪些特征呢?效果如何?下面具体展开。
  一、解读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具体来说是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将教学活动逐步分解为各个不同模块,为所有模块都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辅助多种教学手段,在连续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引导、辅导、指导以及评价等[1]。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统一模板,也没有统一目标,充分发挥线上以及线下两种方式的优势来丰富教学,改变传统模式中过分注重讲授所导致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习效果差异大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扩展,无论是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教”和“学”不再拘泥于同一的时间、同一的地点,从学习环境构建方面入手,混合设计教学方案,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二、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混合教学学习者特征
  (一)学习准备情况
  所谓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开始新知识学习之前,其所原有知识水平准备、心理发展以及学习新知识的适应性等。学习准备情况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直接反应。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开展之前,学生的学习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知识的接受度。2017年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完全做好学习准备的学生达到了84.06%,持续性完成学习准备的学生达到76.54%。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学习准备效率明显提升,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具备积极性的。
  (二)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方式、学习倾向性等,囊括了学习者在信息加工、信息接收的方式、学习环境需求、学习条件需求、认知方式等多方面。高职类院校面对相对枯燥的计算机课程,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方积极反馈来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保持学习者适度焦虑情绪的同时保证其坚持性,激发其学习重读,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好。
  (三)学习动机
  学习者动机水平是整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动机的时候,学习任务几乎难以完成。以《多媒体技术》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参照凯勒所开发的“ARCS模型”中所提到的关于注意力、自信心、关联性和满足感等四个方面分析学习者特征可以发现,本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息息相关,而且教学目标中的应用实践部分最能够吸引学生,学生有完成的动机。因此,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具有明显的学习动机。
  三、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混合教学效果
  (一)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在线教学相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是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元素实现有机融合,应用系统化方法和观点,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实现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平衡了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各个关键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潜力。
  (二)实现了教与学的平衡
  混合式教学是应用了在线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了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同时,在学生开展下阶段的学习中,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于夸大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学生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在应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当中,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其对网络使用的认识,使其更具知识过滤和获取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经过自身努力、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帮助以后,逐渐开始发现自身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此外,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在平台上如论坛等发表自身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对于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基础操作技能,也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更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和学习效果得以及时检测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日常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临时测验成绩、小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实践环节等都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关键元素被纳入到其中,教师应用网络平台中的资源和环节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例如,在涉及到“防火墙”相关知识的课程中,教师可参考应用以下检测方法:第一,应用情况检测。这一部分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资源的搜集和积累,才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检测学生是否应用或者阅读过自己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第二,应用时长检测,应用时长是指学生利用资源或者运用资源的时间,通过学生的阅读时间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第三,参与度检测,在信息交互这一环节中,利用大数据检测学生具体参与次数,包括提问、回答、阅读等;第四,效果检测,也就是检测学生的测验成绩、小组合作完成情况等,这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更优质、更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隨着我国教学信息化的推广,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开始得到业界普遍关注。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教学效果更佳。本文以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为例,深入对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者特征和应用效果,希望后续可以更多的将混合式教学应用教育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张永良,许婕,李博.混合式教学:理念、内涵与实施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8(9):39-41.
  作者简介:
  谭鸿健,男,广西上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设计和数据库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梁锦叶,男,广西宾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的可靠性与容错性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