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治疗疟疾后周围性面瘫38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笔者于1999年7月~2001年7月参加援助乌干达医疗队工作期间,观察了在患有疟疾当日或数日后发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8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68例患者均为疟疾发病当日或数日内就诊,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7~68岁,平均37.5岁;病程1~30天。平均15.5天。其中合并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6例,并发脾肿大15例,肝肿大3例,肝脾肿大2例。红细胞减少39例,血小板减少11例。孕妇7例,疟疾性肾炎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疾病以及既往疾病等与治疗组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阳白。四白。攒竹。地仓。下关。太阳。水沟。承浆。翳风,合谷(对侧)。
  操作:每日选4~5个穴位,交替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完成后让患者休息3日,继续下一疗程。
  
  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用口服维生素B1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20mg,10日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所有患者均用复方磷酸氯喹治疗疟疾,每日2次,每次1粒,首日剂量加倍,5日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患侧眼睑闭合自如,口角。鼻唇沟深浅两侧对称,患侧面肌功能正常。有效:患侧眼睑闭合尚不完全,口角。鼻唇沟深浅两侧尚不完全对称,患侧面肌功能恢复不全。无效: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临床疗效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感染疟疾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患者感染疟疾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机体感染面神经发生面瘫。
  祖国医学认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与面瘫和疟疾发病都密切相关,采用针刺调整阳明经。少阳经之功能以治疗该病,结果显示针刺疗法可以促使疟疾后面瘫功能的恢复,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进一步发挥针刺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共同促进了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这个时段的患者疗效较佳。当然就疟疾与周围性面神经炎之间相关性,有待于从免疫学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收稿日期:2001-12-12,赵昕发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4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