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连平

  【摘要】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离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和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其它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粘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关键词】康复;心室功能障碍;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31-01
  
  心功能不全是威胁人类健康,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许多治疗方法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等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但仍有不少的患者存在复发,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降低冠心病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运动耐力增加15%~25%[1]。本研究通过对7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运动的观察,发现通过康复运动,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男53例,女21例,年龄49~74,平均(70.63±12.09)岁。冠心病73例[稳定型心绞痛60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后4例、陈旧性心梗5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纳入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为2~3级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1.2 方法: (1)运动锻炼方法及内容:在康复治疗室进行运动治疗。全部受检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测心率、血压并进行心电监测。运动方式为慢跑、踏车、摇臂运动和划船。医生根据患者体力的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予以运动处方,并根据运动情况适时调整。运动频率每周2~3次,运动康复治疗周期为8~12周。运动治疗过程中以心身舒适为度;(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设计为,运动中脉率=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 max%)×60%,靶脉率=170-年龄,或者用Karvonen方法。康复训练过程中运动量增加:通常RPE数值在训练后降低时,运动强度可以增加,加量的目标是增加最大心率的5%~10%。踏车运动的心率比活动平板时心率低6次/min,摇臂运动时低12次/min,且持续20~30 min。每次运动前进行5~10 min的预热活动,运动结束时有5~10 min的缓慢减速期;(3)停止运动指标: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频发室性早搏(10次/min);缺血性ST-T下移≥0.2 mV或较安静时下移≥0.1 mV[1,2]。
   2 结 果
   在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有两位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加重,监测心电图见ST-T缺血性下移0.1~0.15 mV而中断治疗。有5位患者因未能坚持完成康复训练全过程而退出,2例因膝关节疼痛不能坚持训练退出,有6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训练。
   在康复治疗预热期,少数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血压明显增加,部分收缩压增加幅度≥30 mmHg,对无不适的患者,仍然继续进行治疗,这些患者血压约在5~8 min后逐渐下降,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头昏,此时需减慢运动速度,延长预热活动时间,患者症状均可缓解。表1 本研究康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锻炼治疗后的心率小于锻炼前的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收缩压乘积指标均显著低于运动锻炼前的数值(P<0.01),运动耐力显著增加(P<0.01)。
   3 讨 论
   心功能不全被定义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有心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综合征之称。泵衰竭原指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左心衰竭,现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有人统称之为泵衰竭,传统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器官瘀血的症状,因而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 阶段, 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心左室射血分 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I级,是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据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缓急,循环系统代偿程度的差别,临床还有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等不同表现。近年来心室舒张功能测定技术发展,有可能区别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因而还将心功能不全分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可分别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受损。在早期,通过代偿调节,尚能使心室每搏排血量(心搏量)和每分排血量(心排血量),满足休息和活动时组织代谢的需要;在后期,即使通过充分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前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的代偿期,亦称潜在性、代偿性或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后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亦称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 有各器官阻性充血(或瘀血)的表现,因而通常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有症状性心力衰竭。
   运动训练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科学训练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量。Humphrey等[3]认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因为运动耐量取决于骨骼肌和外周组织状况[1],故而,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分级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和外周循环的异常状况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有氧训练,自身体力状况和心功能状况有所提高,心悸胸闷发作明显减少,生活乐趣和自信心增加,说明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与恢复是积极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老年患者训练前的预热阶段和运动结束前减速时间应适当延长,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者应减慢运动速度,以患者心身舒适为度,对心功能稳定患者,可在社区开展此项服务。
  
  参考文献
  [1]洪华山,林 岚,董现峰,等.长期运动训练使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疗效更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1-4.
  [2]刘江生.心脏康复//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李 莉,李瑞杰,宋丽芬,等.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315-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8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