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志强

  [摘要]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中,死亡8例,存活43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便于止血等优点。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2(b)-166-02
  
  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1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1例,男40例,女1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1岁,平均62.6岁。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平均8年。
  1.2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状态清醒12例,嗜睡或朦胧15例,浅昏迷18例,昏迷4例,深昏迷2例。GCS计分≤5分11例,6~9分20例,10~12分16例,>12分 4例。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 h 11例,7~12 h20例,>12 h 20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入院后全部行CT检查,其中,血肿位于幕上43例,分别为内囊及壳核出血25例,颞叶出血6例,额叶出血4例,枕叶5例,顶叶3例;幕下出血8例,其中位于一侧小脑者7例,蚓部出血者1例。血肿量(以CT影像计算)<30 ml 7例,30~49 ml 26例,50~69 ml 15例,≥70 ml 3例。
  1.4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后,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根据CT影像选择最靠近血肿处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周边扩大成2 cm×2 cm窗口,骨蜡止血后十字形剪开硬脑膜,选择无血管处双极电凝软脑膜,取脑穿针试抽吸确定出血灶。用细窄脑压板小心分离脑组织直达血肿腔,分离隧道直径<1.0 cm。吸引器吸除凝血块,直视下双极电凝出血点。对已破入脑室的血肿。可在凝血块清除及有效止血后经原创腔置入内径3 mm硅胶管,深入脑室1.5~2.0 cm,外端另戳口引出,缝线固定妥当。血肿清理干净结束手术时,硬脑膜缝合2针,以防止头皮下渗血进入硬脑膜下。置入脑室引流管外接无菌引流袋,待血性脑脊液无明显外流后,复查CT,如脑室无积血则拔除之;如尚积存残留血液,则在无菌操作下,注入尿激酶1万U+生理盐水5 ml,夹管2 h后开放。之后视情况每日重复应用1~2次,直至血肿完全吸收或引流出,拔除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为了减少血液在脑室积存,我们针对部分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采用多次腰穿置换脑脊液,每次腰穿时均需要夹闭脑室引流管,以防逆行感染。
  2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死亡8例,死亡率为15.7%,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生存的43例患者中,3 d后复查CT,血肿完全消失27例,术后1周血肿消失13例,2周血肿消失3例。住院时间最短1周,最长8周,平均8.6 d。出院时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5例,Ⅴ级1例。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由于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病后30 d内病死率达35%~52%[1],目前多数医生倾向采用外科治疗[2-6]。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为经皮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另一种方法为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者操作简便、局麻即可,特别适合年老、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但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①由于不能直视,易损伤脑表面血管,造成新的出血灶;②早期血肿呈胶冻状血凝块,液态的出血量仅占总量的20%,单纯抽吸不易解决占位效应;③对于血肿扩大的患者,穿刺无法止血;④穿刺抽吸过快,可造成再出血。而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视野开阔,操作方便,止血彻底,但因多需全麻,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是其不足处。
  我们选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7,8],兼有二者之优点,即切口适中,损伤较少,视野较清楚,止血可靠,血肿清除满意。关于手术时机选择问题,从脑出血发生发展的自然演化来看,出血6~7 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开始变性坏死,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这不仅由于血肿的占位压迫,中线移位,脑干损害,而且由于血肿破入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内压骤然升高,可造成脑深部结构破坏,以至患者迅速死亡[9]。因此对条件适合的患者,一旦诊断确立,应抓住时机,争分夺秒行早期或超早期(<7 h)手术。一是止血(因为有近40%的脑出血是持续发生的);二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持续压迫,中断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变所致的恶性循环,以提高治愈率及术后生活质量。
  在术中打开硬脑膜后可选一脑穿针进行试抽吸,可帮助指引血肿位置和深度。分开脑组织孔隙不需过大,直径1 cm足够,在冷光源照明下小心将血凝块吸除,不可速度过快,以防因负压牵拉损伤毗邻脑组织,另外快速吸引也可造成新的出血。总之,我们选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兼有二者之优点,即切口适中,损伤较小,视野较清楚,止血可靠,血肿清除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2-148.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3]丁玉田.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954.
  [4]邬建斌,刘干忠,杨柄湖.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5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10-911.
  [5]朱剑勇.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76,78.
  [6]翟思田.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附80例报道)[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12.
  [7]张陇平,左明武, 陈宁军. 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41.
  [8]韩光. 90例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49-50.
  [9]龚国荣,关国清,黄明镜.脑室低位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3): 214.
  (收稿日期:2008-0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