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 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引流组, 每组39例。开颅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 引流组患者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结果 GOS评分:开颅组患者中5分12例, 4分7例, 3分5例, 2分9例, 1分6例, 治愈率为61.54%(24/39), 未治愈率为38.46%(15/39);引流组患者中5分13例, 4分9例, 3分10例, 2分5例, 1分2例, 治愈率为82.05%(32/39), 未治愈率为17.95%(7/39);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分级:开颅组中Ⅰ级12例, Ⅱ级8例, Ⅲ级6例, Ⅳ级9例, Ⅴ级4例, 预后良好26例(66.67%), 预后差13例(33.33%);引流组中I级13例, Ⅱ级10例, Ⅲ级11例, Ⅳ级4例, Ⅴ级1例, 预后良好34例(87.18%), 预后差5例(12.82%);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中, 钻孔血肿引流手术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但临床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钻孔血肿引流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18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内、外科临床上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1]。在出现此种疾病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 很容易出现较高的病发率与致残率、死亡率, 且即使患者存活下来, 其生存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因此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分为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2种方式。脑血肿<20 ml时可以建议患者使用内科治疗的保守方式, 在细心的呵护下, 血肿可以自行吸收;脑血肿>20 ml时需要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也開始不断的深入, 并在临床的积累中, 增加了CT等影像技术。不仅如此, 还可以定向的进行穿刺血肿抽取和血凝块溶解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找到最佳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中,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和疗效, 希望以此来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3~72 h进行对应手术治疗, 其中早期(6~7 h左右)治疗患者34例, >7 h进行治疗的患者44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引流组, 每组39例。开颅组中男17例, 女22例;年龄41~68岁, 平均年龄(49.4±6.2)岁。引流组中男21例, 女18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3.1±5.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开颅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 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在颅骨的位置开4个孔, 然后锯开, 减压, 切开硬脑膜, 接着确定血肿位置, 然后利用脑穿针协助定位血肿, 使用工具清除血肿, 电凝止血[3, 4]。引流组患者采用钻孔血肿引流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接着根据CT显示找到血肿的位置, 确定靶点, 三维定位, 然后, 在头皮的部分, 做一个4 cm大小的切口, 在钻孔引流, 在导针的作用下, 实现血肿直接刺穿引流[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情况。GOS评分标准:5分为恢复良好, 恢复正常生活, 可有轻度缺陷;4分为轻度残疾, 残疾但可独立生活, 能在保护下工作;3分为重度残疾, 清醒、残疾, 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为植物生存, 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 眼睛能睁开);1分为死亡。以3~5分归为治愈, 1~2分为未治愈。
  1. 3. 2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ADL评定, 将ADL评分分为5个等级[6]: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Ⅱ级:恢复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或是可独立生活;Ⅲ级:需要人帮助;Ⅳ级:卧床, 但是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生存状态。以Ⅰ~Ⅲ级为预后良好, Ⅳ~Ⅴ级为预后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GOS评分情况比较 开颅组患者中5分12例, 4分7例, 3分5例, 2分9例, 1分6例, 治愈率为61.54%(24/39), 未治愈率为38.46%(15/39);引流组患者中5分13例, 4分9例, 3分10例, 2分5例, 1分2例, 治愈率为82.05%(32/39), 未治愈率为17.95%(7/39);两组患者GOS评分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ADL分级情况比较 开颅组中Ⅰ级12例, Ⅱ级8例, Ⅲ级6例, Ⅳ级9例, Ⅴ级4例, 预后良好26例(66.67%), 预后差13例(33.33%);引流组中Ⅰ级13例, Ⅱ级10例, Ⅲ级11例, Ⅳ级4例, Ⅴ级1例, 预后良好34例(87.18%), 预后差5例(12.82%);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内、外科临床上, 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上看, 技术已经不局限在挽救生命上, 而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 在外科治疗中, 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治疗, 有效的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同时, 还需要关注个体性差异。实践证明, 并不是所有的脑出血都适合手术治疗, 需要根据病情的等级采用血肿碎吸与穿刺加尿激酶引流手术2种方式, 更加适合Ⅰ级、Ⅱ级患者使用, Ⅲ级、Ⅳ级、Ⅴ级患者就不是单纯药物治疗的问题, 而是外科治疗重点。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CT影像进行分类: CT脑线结构移位程度≤5 mm或者不移位, GCS评分未恶化, 可以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CT脑线结构移位程度>5 mm, GCS评分存在恶化, 根据血肿位置深浅进行手术, 血肿位置浅的需要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血肿位置深的需要骨瓣开颅清除。影响治疗因素分析: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效果明显优于非超早期预后效果, 出血量大的预后效果不佳, 出血量小的预后效果较好[7, 8]。
  综上所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中, 钻孔血肿引流手术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但临床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锦峰, 张子平, 林章雅, 等. 64例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6(2):108-110.
  [2] 焦慶贵, 胡国宏.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医学综述, 2014, 20(15):2873-2875.
  [3] 张元. 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 临床医药实践, 2007, 16(9):850-851.
  [4] 杨纶先, 郭育辉, 夏平, 等.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0例分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 3(1):11-13.
  [5] 徐长忠, 梅又梅. 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因素的探讨:附114例临床分析. 临床神经科学, 1994(3):178-179.
  [6] 李维泷. 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2):34-35.
  [7] 潘龙健.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2):112-113.
  [8] 刘西, 张耀, 罗杰. 气管切开时机对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11-12.
  [收稿日期:2018-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