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娩镇痛仪和导乐陪伴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仪和导乐陪伴对初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海洋石油总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导乐陪伴分娩联合I型一拖一乐蓓尔分娩镇痛仪,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初产妇在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分娩镇痛仪和导乐陪伴分娩在减轻初产妇宫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方面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分娩镇痛仪; 导乐陪伴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20-01
  前言:
  分娩疼痛可导致产妇发生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酸碱失衡,产程延长等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1]。产妇临产前情绪紧张,焦虑,或体力消耗过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对产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也是导致剖宫产率逐渐上升的原因之一[2]。为保障母婴安全,促进自然分娩,解决产程中疼痛与精神因素等问题为母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院开展了分娩镇痛仪+导乐陪伴的产时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海洋石油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经过正规产检的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单胎、孕期38-42周,骨盆测量及软产道无异常。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于宫口开大2之后进入待产室待产,实行饮食、听胎心、心理和体位指导等产科常规护理,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分娩。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礎上实行导乐陪伴分娩联合I型一拖一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具体措施:待产妇宫口开3厘米时,将其送入导乐室,安排一位专业导乐师对其实施一对一护理,讲解相关生产知识,实施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指导产妇使用拉玛泽呼吸法,同时使用分娩镇痛仪。初始强度以肌肉有轻微震颤为宜,按照宫缩频率进行调整,可播放轻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标准 0分-10分,0分:无痛;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不影响休息; 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呼吸急促 影响睡眠,尚可忍受; 7分一10分:患者 有渐强烈的疼痛,多伴哭喊或辗转不安,疼痛不能忍受) 、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等情况及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统 计 学 方 法 : 统 计 分 析 采 用 SPSS17.0 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75例产妇中,有59例产妇顺产,16例产妇行剖宫产,其顺产率为78.66%,疼痛评分为(7.42±1.23)分,总产程时间为(542±23.1)min,
  实验组75例产妇中,有68例产妇顺产,7例产妇行剖宫产,其顺产率为90.66%,疼痛评分为(4.21±1.12)分,总产程时间为(365±18.1)min,
  两组产妇比较可得,疼痛评分、总产程时间、顺产率的结果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性疼痛,目前临床上分娩镇痛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注射,其弊端在于反复使用会导致上瘾[3]。无痛分娩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新技术,我院主要采用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4],并配合导乐椅、导乐球、导乐凳等导乐设施,达到减轻产妇疼痛,提高顺产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的效果 。导乐分娩镇痛仪的镇痛原理在于它能持续激活产妇自身镇痛系统,使产妇自身释放大量镇痛递质—内源性阿片肽,有效缓解产妇疼痛[5]。待产期间导乐师的陪伴与轻音乐可以使产妇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正确的指导方式使产妇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此次实验结果表明,两组产妇组间疼痛评分、总产程时间、顺产率存在差异,对产妇采取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能显著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
  总结上述研究内容得出,应用导乐陪伴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干预产妇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丽敦.浅谈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镇痛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151-152
  [2] 汪晓丽.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选择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3):4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