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眼科门诊护理中优质服务理念的应用及意义评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优质服务理念运用于眼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门诊医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评定,门诊医治时间选取在2017年1月15日至2018年9月15日期间,然后按照护理方法大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我院实施基本眼科检查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对于观察组予以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服务措施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和观察,且每组患者均为100例。最后运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质量评分和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服务理念应用在眼科门诊护理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眼科门诊;优质服务;护理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准的要求也在上升,对于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要求同步,因常规医疗模式和服务是以疾病为主,忽视以人为主,对于医疗服务理念已得不到满足,对于护理服务质量需求在不断增长中[1]。在眼科门诊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因此,为了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中的作用及价值分析,针对本院200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护理应用价值及意义,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来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7.24±15.23)岁,原发病:白内障46例,青光眼28例,曲光不正13例,眼外伤9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6.29±14.94)岁,原发病:白内障41例,青光眼25例,曲光不正19例,眼外伤9例,其他6例。
  对比基本情况,可见无明显差异,具有研究对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于我院进行眼科初诊的患者;
  (2)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
  (3)不存在沟通困难的患者,能独立完成相关调查和问卷工作。
  排除标准:
  (1)不能配合相关医护人员完成项目研究的患者;
  (2)存在认知障碍、交流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常规检查、疑难解答及相关健康知识讲解等。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3.1 培训
  对于护理人员(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知识培训,运用小组学习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了解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领悟其中的内涵,并详细记录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及不足,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和学习自觉性[2]。
  1.3.2 环境干预
  对于眼科门诊就诊时,需要对患者做到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诊环境,营造理想的就诊环境。
  1.3.3 岗位及仪表要求
  积极宣讲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并落实,对于护理人员的着装、发型、语言严格要求,着装大方得体,发型干净清爽,语气礼貌平和,举止行为端正,明确岗位要求及理念。
  1.3.4 落实护理要求
  对于患者就诊、检查及治疗过程需全面落实护理服务,确保定人定岗,做到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全方位的进行护理,尤其注重细节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技能考核,以提升服务水平为主[3]。
  1.3.5 规范流程
  将眼科门诊中的导诊、就诊及治疗等进行岗位设置及规范,护理人员需进行分配协作,不断提升护理专业能力。
  1.4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两组患者运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质量进行评估(分值为0-5分)。
  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定(区间为0-100.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运用t值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通过“%”的形式,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体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达到99.00%(99/100),高于对照组的93.00%(93/100),P<0.05。见表2。
  3 讨论
  眼科门诊中因患者存在视力问题行动受到不便,在就诊过程中易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然而由于眼科门诊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就诊的全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做好护理措施,因其患者存在慢性疾病等情况,心理焦虑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于护理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和改进,积极贯彻以人为主的护理理念。而优质护理服务突出以人为中心,把“人文关怀”运用于护理实践中,同时作为一项主打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研究项目,在临床护理中受到高度重视[4]。
  通过相关资料,显示优质护理服务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一定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取得重要作用。在眼科门诊护理中,依据优质护理服务“以人为本”理念,将知识培训、环境护理、岗位及仪表要求、积极落实护理要求及改进和规范就诊流程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将舒适、温馨、安全及人性化为护理目标,并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明确患者的病情,做好防滑、危险等警示标示和设立就诊等候椅等服务设施。对于医疗专家团队及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公开门诊电话,方便询问及疑难解答等,并对于患者护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对护理要求也需不断改善。優化眼科门诊护理措施及流程,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5]。为此,本文旨在研究眼科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服务措施后的疗效,并为优质服务理念运用于眼科门诊护理中的意义和价值作参考依据。
  因此将我院在2017年1月15日至2018年9月15日间就诊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优质服务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总体质量评分(3.80±1.06)分高于对照组(3.03±1.02)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93.00%),P<0.05。研究数据表明,优质服务在眼科门诊中应用价值深,对提升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积极落实优质服务理念,主动与患者多交流沟通,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解决疑难,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重视细节护理,对患者全方位要求需做到最好。护理期间需要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积极分工运作。指导患者全程检查并不断讲解疾病知识,定期随访,同时对于心理不安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质量,对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眼科门诊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青,杨依,宋艳芳等.公立医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案例总结[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06):446-448.
  [2]赵媛媛,吕丽雯,陈盼.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医药,2014,42(01):148-149.
  [3]张鑫,王琼,孙祥英等.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33-136.
  [4]吴菁茜,朱莉.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9(a02):282-282.
  [5]麦伟娟,冯秀群.优质服务模式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对患者满意度及焦虑心理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03):441-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