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顽固性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自主功能锻炼,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疼痛、功能受限的范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顽固性肩周炎;小针刀;超声波;针刺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028-03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等,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1-3]。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还可出现肌肉痉挛和萎缩,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4-5]。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肩周炎发病呈增加趋势,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6-7],这是由于肩周炎与不良姿势(如长期伏案、会计等)、情绪紧张、潮湿、疲劳和外伤紧密相关。现在肩周炎一般治疗方法如针刺、穴位注射、推拿等,对于早期肩周炎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病程较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的顽固性肩周炎患者,其效果欠佳[8-9]。本研究选取120例顽固性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顽固性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非急性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6.7±10.5)岁;病程3~42个月,平均(13±3.5)个月。治疗组中,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7.6±10.2)岁;病程3~45个月,平均(14±4.5)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诊断标准制定。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曾经治疗过但反复发作难愈者;②年龄40~70岁;③无影响其功能恢复的神经或骨骼肌肉疾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②不遵医嘱治疗者;③中途退出者;④不能按时复查者;⑤一切内脏疾病发作期患者,局部皮肤感染、破溃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友病患者及带心脏起搏器患者;⑥合并心、肝、肺等其他严重疾病者。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1.2.1.1小针刀治疗  首先标记肩周痛点(喙突点、肩峰下点、结节间沟点、小圆肌、肱三头肌止点为肩周炎常见压痛点),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I型4号汉章针刀,针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达骨面。分别在各点做切割剥离,纵疏横剥。出针后,敷料贴粘贴刀口。治疗频率为1次/5 d,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2.1.2超声波治疗  患者取端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均匀涂上耦合剂,采用意大利爱美优双频超声波治疗仪US13,接通电源,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选择输出波形的类型、输出强度和治疗时间(超声探头输出频率1 MHz,脉冲频率:100Hz,连续模式,功率1~2 W/cm2,时间10~20 min),用固定法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超声波治疗为每次小针刀治疗后第2天开始,小针刀治疗后2 d超声波治疗部位为小针刀刀口周围,其余时间超声波治疗部位为肩部阿是穴,治疗频率为1 次/d,每次10~20 min,每治疗4 d休息1 d(休息日为针刀治疗日),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2.2对照组
  针刺取穴:肩井、肩前、肩贞、天宗、肩隅及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腕骨。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使用1.5寸的毫针进行针刺,针刺得气之后采平补平泻手法,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治疗1次/d,30 min/次,治疗7 d后休息1 d,15 d为1个疗程。
  1.2.3基础治疗
  兩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自主功能锻炼,每天2次,每次20 min。自主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外旋锻炼。背部紧靠着墙壁而立,上臂紧贴身体两侧,屈肘90°握拳做上臂外旋的动作,尽量使拳接近墙壁反复进行。②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换手沿墙壁缓慢的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地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反复进行。③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用健手拉住患手,渐渐地向上抬举,反复进行。④弯腰晃肩。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旋的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颂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①治愈:肩部疼痛及压痛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②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③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多因营卫虚弱,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引起经络闭阻,气血不通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肌腱和滑囊的等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重而影响肩关节活动[11]。目前在临床上,患者多以肩周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而就医[12-13]。选择肩周炎治疗方法众多,然而针对性不强,尚未有满意、统一的治疗方案,但有一点比较公认,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肩周炎的趋势,尤其是顽固性肩周炎患者的必要手段[14]。
  本研究采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6%,高于单纯采用中医针刺方式的对照组(83.33%),提示小针刀联合超声波在顽固性肩周炎治疗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早已得到公认,针刀治疗一方面可以发挥中医针灸经络学说之特点,利用“针”的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刀”的作用,对肩周痛点进行松解、切割、剥离,解除了粘连对感觉神经末梢的压迫与牵连;而超声波治疗仪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强、能量集中三大特点,其透人组织的深度优于众多物理因子,尤其对肩部肌肉的作用明显其热效应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消炎消肿作用显著,故能达到加速炎症消散,预防粘连、止痛、解除肌肉痉挛等功能;功能锻炼不仅是一种治疗措施,而且也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与疗效的维持时间,所以本研究中治疗也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综上所述,小针刀联合超声波为安全有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其安全性高,疗程短,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倞.蜂针联合针刀治疗肩周炎机理探讨及其临床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6):76-77.
  [2]蓝玉红.通络针灸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2(33):389-390.
  [3]黄和涛,潘建科,洪坤豪,等.刘军治疗肩周炎的临证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70-2072.
  [4]王建.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按摩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96例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54-3355.
  [5]高丹,韩正,杨芳.针灸推拿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教育,2018,16(4):123-124.
  [6]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肩周炎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74.
  [7]黄和涛,潘建科,洪坤豪,等.刘军治疗肩周炎的临证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70-2072.
  [8]郭克勤,李常法.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顽固性肩周炎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1):38-40.
  [9]杨伟毅,韩燕鸿,刘军,等.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1(25):94-98.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11]赵萌,王宇,薛思雯.肩周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6):201-202.
  [12]陈茜,付伊萌,郝青,等.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99-101.
  [13]徐耀,张昶,刘赵丽,等.冻结肩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619-1623.
  [14]赵伟,韩枫.综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疗效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2):12 265-12 266.
  [15]张启富,陈耀智,龙耀斌.蜡疗、关节松动术配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粘连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4):60-62.
  (收稿日期:2018-09-03  本文编辑:闫  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54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