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评价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6.4~2017.4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予以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甲组),另30例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围术期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较低于甲组20.0%(P<0.05)。术后6个月时,乙组Cobb角小于甲组、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大于甲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甲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过程相对安全可靠,能更有效维持椎体高度,恢复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短节段;效果观察;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074-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中一类较为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通常是由间接外力造成的,骨折发生后患者腰背部会形成强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且致残率较高。针对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关键[1]。外科手术是当下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本文选择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比较不同术式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6.4~2017.4期间60例行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对本病研究知情参与,且均经MRI或CT检查确诊,受伤时间>3周,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凝血机制异常、病理性或开放性骨折者等。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n=75)男46例,女29例;年龄23~68,均(46.1±8.2)岁。乙组(n=75)男41例,女34例;年龄24~70,均(47.2±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甲组 予以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全麻,术中患者取俯卧位,在骨折椎中间处做切口,充分外显椎板、横突、关节突等脊椎结构。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与骨折椎邻近椎体内,在横突中间水平线和上关节衔接的横突外侧垂线点交汇处进针,继而进行钻孔与扩孔操作,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植进弓根螺钉。术中为减轻压力,可切除局部关节突,复位脱位椎体,将钛合金棒安设在椎弓根螺钉,以优化骨折结构的复位与固定效果,复位满意后在关节突与横突之间植入骨。
  1.2.2 乙组 进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中麻醉方法与体位同甲组。将伤椎设为中心,做一个长度约为椎体长度的切口,充分暴露椎体板。在透视仪协助下,明确伤椎具体位置,確定进钉位点,继而朝着椎体两侧方向开口,疫病进针,同时放置克氏针。在透视引导下实现良好定位,继而植入椎弓根螺钉。为减少椎管的压力,接触脊髓进行压迫处理。用连接棒由两侧纵向撑开复位,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随后植入骨,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常规关闭与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疗,24h后可视情况拔除引流管,拔除后进行CT增强或X线检查。术后12d拆线,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利用 ASIA2000 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22.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x2检验计数资料,两两比较采用LAD-t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果
  2.1 围术期并发症 围术期,乙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甲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乙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影像学指标检测与运动功能评价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运动功能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乙组改善效果更优于甲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始终是骨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本病的观点,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伴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该疗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和前后路椎间植骨等方法相比较,椎弓根螺钉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需求,椎间植骨后进行生物力学支持的椎弓根固定能协助脊柱获得三柱固定,明显提升稳定性[2]。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能有效规避短钉断棒的情况,且伤椎椎弓根置钉能明显增加伤椎的固定点,骨组织与内固定器械间衔接有效性增加,融合关节段见的活动度降低,进而有效减少或规避应力集中与悬吊效应,合理分散脊柱所承担的负荷;此外,该内固定术能借助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牵拉促进骨折复位,明显减轻脊髓所受的压迫,增加椎弓根系统的轴向负荷力[3]。与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较,该术式在恢复椎体原本高度、生理弧度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术后Cobb角低于甲组,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甲组,且为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由此可见,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过程相对安全可靠,能更有效维持椎体高度,恢复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晓.内固定配合活血益骨汤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1):13-14.
  [2] 郑有鑫.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8):1201-1204.
  [3] 陈国周,向少华,李雁,姜兆伟,赵兴海,王雄磊.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1):72-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84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