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患者时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患者共6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接受局部化疗法与定位放射治疗疗法,观察组34例,接受手术治疗,必要时结合化疗或放疗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x2=8.53,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为14.70%,x2=0.47,P>0.05,差别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口腔额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口腔颌面部肿瘤即口腔癌,多发生于暴露部位。[1]口腔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龈癌、唇癌、颊癌、舌癌、口底癌、腭癌、上颌窦癌等。一般认为口腔前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高,口腔后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低。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疾病发展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可有坏死,有恶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口腔癌的转移,主要是循淋巴引流至区域淋巴结,最常见的是颌下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少数可循血行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常见的是肺,并可出现恶病质。
  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及年龄分布特点。本病以男性患者为主,且老年患者居多,50~75岁为疾病高发年龄。患者发病率较高的三大常见部位分别为口腔、颌骨与唾液腺;肿瘤组织三大常见来源分别为上皮、淋巴造血系统、间叶组织系统;经病理分析,患者病理分型中多见为鳞状细胞癌,高达66.0%,次之为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1]。近年来,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研水平以及实践技能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亟待应对的复杂临床病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难度上也有所增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攀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质量[2]。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的效果和特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老年口腔额面部肿瘤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9岁~76岁,平均年龄(63.6±4.7)岁;11例腮腺癌,9例唇癌,7例舌癌,3例牙齦癌,4例颌下癌。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1±4.6)岁;12例腮腺癌,8例唇癌,7例舌癌,4例为牙龈癌,3例颌下癌。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局部化疗法与定位放射治疗疗法,放射治疗剂量控制在60~70Gy范围内,持续治疗2个月,对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予以实时监测。
  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局部病灶,按照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癌变部位,予以颈淋巴结清扫术或者淋巴结清扫术,持续治疗2个月,对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予以实时监测。若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则配合化疗治疗[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疗效评定标准为:(1)显效:患者回院复诊检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肿瘤消失;(2)有效:患者回院复诊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肿瘤面积缩小;(3)无效:患者回院复诊时,口腔和面部疼痛加剧,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不良事件包括:皮瓣尖端坏死、静脉炎、静脉血栓以及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总有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1.76%)和对照组(14.70%)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属于恶性肿瘤,在60~70岁的老年人群中多发。研究发现,口腔颌面部肿瘤基本都发生在暴露部位,且存在癌前病变过程,因此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这是由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常伴有癌前病变过程,这种过程对于早期对口腔癌的发展和治疗存在一定有利条件。其中,癌前病变是一种可能演化为癌的病理变化,包括白斑、色素斑和慢性溃疡等,但并不是所有病变都会发展为癌。[1]有研究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在全身肿瘤中占比为2%左右,并且其占比还在持续的增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口腔癌常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溃疡性、浸润性和乳头性,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起始多为局部溃疡,随着病情逐渐发展以及向周围组织浸润,可以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并多伴感染和出血的现象。癌变部位的不同会导致周围器官或者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例如舌癌就会存在明显的社运动受限以及吞咽功能下降,当恶化程度过高的时候还会出现淋巴结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而,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病例分析,在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变情况包括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位置、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和患者的机体状况确定临床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方案众多,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淡外科、激光和中医治疗方法。放化疗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但是疗效不稳定,而且容易引发骨髓抑制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对患者机体损害较严重,不利于预后。经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证明:根据口腔颌面部肿瘤病灶位置、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早期患者,尽早开展手术治疗,即通过切除病灶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并且可以改善预后。而且手术切除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最常见方法,对于局部病灶可采取根治性切除,必要时需要实施颌下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清扫术。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效果良好,同时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游会林,刘荣光.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74.
  杨尚武.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例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6,3(11):68-69.
  刘志勇.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4044-4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