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随机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共计选择94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各47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且能够有效降低用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冠心病;盐酸替罗非班;有效率;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冠心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在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所导致缺氧、缺血症状后引发的疾病。目前临床中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实施治疗,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血栓是导致冠心病产生的主要因素,而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通常会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1]。基于此,本研究对盐酸替罗非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作如下探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入选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入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各47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5±5.2)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9.5±2.2)年。参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0±5.3)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9.5±2.2)年。入选对象一般资料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使用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mgx100片/瓶,国药准字:H14022743)每次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mgx20片/瓶,国药准字:H20000542)75mg,每日一次;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4ml:5000IUx5支/盒,国药准字:H20030429)皮下注射2500IU,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生产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l/瓶,国药准字:H20090328)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0.5~0.8mg/(kg.min)。两组均连续接受一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用药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窒息、胸痛等临床症状体征经过治疗后基本消失,血管血流状态基本复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经治疗后明显好转,偶尔出现窒息症状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出现显著好转,且呈现出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比较结果以χ2检验,以P值为准,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显著要高,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详如表1所示。
  2.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8%(3/47),其中3例出现少量出血症状;参照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10/47),其中6例出现少量出血,3例顽固性缺血,1例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6)。
  3 討论
  冠心病为心内科常见病,临床采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使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斑块破裂会造成胶原纤维及内膜组织脱离,在血小板聚集粘附作用下,极易形成血栓,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多会施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药物[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分析原因是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球囊及支架的使用会冲撞斑块,使患者内皮血管遭受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并且使斑块破裂、血栓以及血小板激活均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而临床常用氯吡格雷实施抗血小板治疗,肝素、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但仅能通过一种途径对血小板活化发挥抑制作用,而无法对其他途径的血小板活化进行抑制。而盐酸替罗非班属于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一种,拥有较高的特异度,在患者血液中能够形成竞争性抑制凝血因子,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形成有效结合,继而避免血小板聚集,对血栓形成发挥抑制效果[3]。有报道指出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的不良反应,而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症状,但是并未引发严重的颅内出血,因此为了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做好出血风险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保证静脉通道畅通,采用微量泵入的给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为冠心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可有效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廖佩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 24(5):103-105.
  赵继先, 柯昌巧. 他汀类药物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5):602-603.
  高颖, 肖冬, 王辉.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系统医学, 2017, 2(13):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