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即优化前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详细记录研究数据,对比两组高危早产儿治疗前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经过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干预,明显降低了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RDS发生率、出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通气(MV)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致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研究组以上数据皆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早期进行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的预防性PS使用率以及总PS使用率,操作更为简便、经济,效果更优于以往治疗方式。
  关键词 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优化策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该病多发群体早产儿,主要表现症状为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产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1]。该病发病率主要与胎龄有关,因此早产儿发病率极高,并且新生儿体重越轻,该病的致死率越高,病情严重的新生儿死亡时间大多在出生后3d内,出生后第2天死亡率最高。
  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48例,针对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48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防治,对照组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即优化前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本次研究均已告知研究对象监护人并且获得监护人同意。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30 min内从产科转入新生儿病区,均为具有自主呼吸的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
  治疗方法:①研究组采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具体方法:使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早期干预方案,统称为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研究组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病区后,立即采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支持治疗,直至早产儿呼吸稳定为止[2]。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仅适用于体重<1000g或孕周<28周,且胃液泡沫试液呈阴性的早产儿,出现气促、呻吟、呼吸困难或者青紫等症状的早产儿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片检查[3]。如果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需氧体积> 40%,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需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如新生儿出现机械通气指征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则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经器官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②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即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早期呼吸支持策略,主要實施措施为采用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th以内预防性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4]若新生儿出现气促、呻吟、呼吸困难或者青紫等症状则应当予以新生儿CPAP支持和血气分析以及胸部X线片检查。若新生儿出现机械通气指征,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出现停止呼吸、需氧体积高于40%则应当换用机械通气治疗,并且在此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5]。
  疗效判定标准:详细记录两组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数据,对比分析两组高危早产儿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出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出生后5d内机械通气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通气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运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来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研究结果中研究组高危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共2例(0.80-/0),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14例(580-/0),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16例(660-/0),出生后Sd内气管插管率15例(62.50-/0).出生后5d机械通气使用率16例(66%),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率2例(0.80-/0)。对照组高危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共18例(750-/0),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1例(87%),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20例(835),出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20例(83%),出生后5d机械通气使用率18例(75%),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率6例(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5例(2%),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4例(1.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上可知,从两组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通气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率等数据来看,研究组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早期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相结合干预策略是防治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但是经过多年研究发展,治疗观念不断进化,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表现越来越明确,早期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优势逐渐褪去,但医学界对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尚未制定出统一的防治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采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优化策略有效地减少了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总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出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通气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率等,并且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更新、更简便的操作方式,但由于研究样本过少,更多实际数据情况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分析。
  参考文献
  [1]庄太凤,杨树法唐红波.171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9):1283-1287.
  [2]韩文,谢勇,冯晓英,等.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的临床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6):710-714.
  [3]谭军.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支持策略及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5):12865-12866.
  [4]代苗英,李少兵,胡金绘,等.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7):644-648.
  [5] 赵小朋,吕回,陆琰,等.早期无创呼吸支持结合暂时性气管插管PS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8):3093-3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