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川崎病患儿, 均接受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儿的皮疹、发热、四肢症状、黏膜充血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的皮疹改善时间为(1.52±0.72)d、发热改善时间为(1.74±0.42)d、四肢症状改善时间为(2.05±0.72)d、黏膜充血症状改善时间为(2.41±0.62)d。治疗有效90例, 显效10例, 无效6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结论 川崎病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 可有效、快速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促进疾病的好转,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我国探视新型治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治疗效果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血管炎综合征, 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好发于 <5岁的患儿, 该疾病的病程较长, 患儿会出现发热、皮疹、血管炎变、血管病变等, 而血管病变以及血管炎变会导致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 进而诱发心血管病变, 大大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 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1];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川崎病的早期确诊率较低, 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现有的治疗方案也饱受争议, 但是川崎病患儿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 对患儿的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 可导致终生损伤;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主要是让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也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2]。本次研究中, 为了探究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 随机选取了106例川崎病患儿, 均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儿, 患儿均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现将患儿的研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06例川崎病患儿均为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儿。男52例, 女54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4.65±2.81)岁;病程5~13 d, 平均病程(9.17±2.75)d。其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儿35例, 轻度贫血患儿33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患儿20例, 血沉增快患儿18例。参与研究的患儿中, 不得同时伴有癌症、传染疾病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依从性较高, 可自主交流(大龄儿童), 精神状况佳,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发热>5 d, 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如不足4项, 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者), 排除其他疾病后, 即可确诊为川崎病:①四 肢变化:急性期掌趾红斑, 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皮疹;③眼结合膜非化脓性充血;④唇 充血皲裂, 口腔黏膜弥漫充血, 舌乳头突起、充血, 呈草莓舌;⑤颈部淋巴结肿大。本次研究获得伦理会以及科室的支持。
  1. 2 方法 患儿接受基础治疗, 给予营养支持、补液、抗感染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 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上海莱士, 国药准字SF20023011), 在输注前让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5 min, 观察15 min后输注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剂量为2 g/(kg·次), 若患儿无不适症状, 可适当增加滴液速度, 最快不可>3 ml/min, 在输注完成后, 给予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5 min, 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只使用1次。同时给予患儿口服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139)治疗, 3~4次/d, 30~50 mg/(kg·d), 连续服用2周后, 可酌情减少至3~5 mg/(kg·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医护人员统计患儿的皮疹、发热、四肢症状、黏膜充血症状改善时间。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有效:在接受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 病情恢复好转;显效:在接受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好转, 病情好转;无效:在接受治疗后, 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存在, 病情恢复存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 显效率。
  2 结果
  2. 1 症状缓解时间 患儿的皮疹改善时间为(1.52±0.72)d、 发热改善时间为(1.74±0.42)d、四肢症状改善时间为(2.05± 0.72)d、黏膜充血症状改善时间为(2.41±0.62)d。
  2. 2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90例, 显效10例, 无效6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
  3 讨论
  川崎病的发生与患儿自身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有关, 对于该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 现如今尚不明确, 患儿在发病期间, 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对患儿的内皮细胞损伤较大, 极易出现血管损伤[3], 该疾病的患儿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以及黏膜充血等症状, 加之患儿的年龄较小, 多个器官发育不完善, 机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不如成人, 极易诱发严重的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冠状动脉瘤等疾病,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4];若是不及时的让患儿接受治疗, 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也是导致儿童出现获得性心脏病的诱因之一,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 选择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 对患儿而言十分必要。主要是让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 可以有效的调节患儿的免疫系统[5], 调节患儿的体内的血清抗体, 在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 可有效的被动调节免疫系统, 通过输液将药物中的免疫球蛋白输送至体内, 可让患儿体内的免疫系统迅速处于保护状态, 调节抗体, 与抗原发生作用, 从而直接杀害体内病毒与细菌的作用, 有效的减轻炎症反应, 阻断血管免疫反应, 可抑制患儿细胞毒素的分泌[6], 在聯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过程中, 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 抗炎, 防止心血管病变, 预防冠状动脉扩张, 小剂量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具有较好的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也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 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 与丙种球蛋白联合使用时, 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发热现象, 发挥解热作用, 扩张外周血管, 阻止前列腺素以及血管壁酶的合成, 预防血栓, 发挥抗凝作用。两组药物联合使用, 能快速的控制患儿的皮疹、发热、四肢症状、黏膜充血症状, 患儿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保证。
  本次研究中, 患儿的皮疹改善时间为(1.52±0.72)d、发热改善时间为(1.74±0.42)d、四肢症状改善时间为(2.05± 0.72)d、黏膜充血症状改善时间为(2.41±0.62)d。治疗有效90例, 显效10例, 无效6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
  综上所述, 川崎病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 可有效、快速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促进疾病的好转,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我国探视新型治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有丽, 刘彩霞. 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利钠肽指标的影响.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 33(2):166-168.
  [2] 张天英, 颜承云, 曲桂霞, 等. 甲基强的松龙, 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及对患儿体内hs-CRP和BNP的影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5):97-99.
  [3] 杨轶男, 朝鲁门其其格. 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7(10):67-69.
  [4] 赖志光, 戴道华.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9):88-89.
  [5] 陈芳. 小儿川崎病16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6.
  [6] 卢筱蓉.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28):108-111.
  [收稿日期:2018-09-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