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观察1年, 24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1例患者股前外侧皮瓣坏死, 实施二次手术植皮治疗。6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的足跟部功能以及皮瓣感觉均恢复良好。10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 8例患者因皮瓣臃肿, 二期进行皮瓣修整, 皮瓣部分恢复, 且行走功能恢复状况良好, 供区植皮愈合较好。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患者中, 4例患者因皮瓣臃肿, 二期行皮瓣修整;2例患者足跟部溃疡;其余患者皮瓣柔软, 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良好, 供区未发现并发症。4例神经患者皮瓣于术后3~4个月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其他均是部分恢复。结论 皮瓣选择依据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部位以及皮瓣特点决定, 可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 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35
  足踝部软组织结构覆盖少, 因此极易引发患者创伤或感染, 导致患者足踝部局部软组织缺损、创口难以治愈, 骨关节、神经或肌腱外露, 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并发骨髓炎、跟腱坏死等疾病, 致残率极高, 痛苦往往伴随患者终身[1, 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5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男20例, 女5例, 年齡20~55岁。所有患者均是足踝部受到外伤造成的。缺损部位:足背软组织缺损7例,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 足内侧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3.4 cm×5 cm~12 cm×16 cm。
  1. 2 方法 硬腰联合麻醉, 止血带不驱血下手术。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 10例足背、足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
  1. 2. 1 创面处理 首先实施彻底清创, 即彻底清除患者已经坏死、污染的组织。完成后为有效止血需及时放置止血带, 待做好骨折断端复位以后, 需对其进行固定。如患者创面污染或软组织缺损处皮缘挫伤程度并不严重, 一期可对患者实施皮瓣覆盖;如患者创面污染或软组织缺损处皮缘挫伤程度均较重, 一期可对患者创面及时采取清创处理, 封闭负压引流, 待明确创面坏死界线且肉芽新鲜后, 二期可实施皮瓣修复治疗[3]。
  1. 2. 2 足底内侧皮瓣 利用多普勒探测足底内侧动脉, 确定其存在后, 以第1跖趾关节内侧与内踝连线为轴, 使皮瓣的长轴与足底内侧动脉保持平行状态, 沿轴线的两侧非负重区结合软组织缺损情况进行皮瓣设计, 内界、外侧界分别为足底内侧缘皮瓣、足底外侧1 cm内皮瓣处, 皮瓣面积不可小于创面面积, 皮瓣无张力缝合。皮瓣切取面积3 cm×6 cm~6 cm×7 cm。
  1. 2. 3 股前外侧皮瓣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处是皮瓣的重要位置, 可利用多普勒在其附近探测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动脉穿出点, 并进行标记。进行皮瓣设计时应以此为参考, 并考虑到足背软组织缺损大小, 皮瓣切取面积6 cm×8 cm~15 cm×30 cm。完成后, 以皮瓣内侧为沿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并沿着边缘处做好缝合工作。
  1. 2.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通过利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 并及时进行标记, 将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作为轴心, 以外踝上5 cm处为轴点, 进行皮瓣设计需要参考创面大小、形状, 根据轴线展开设计, 皮瓣宽度<8 cm, 皮瓣蒂部宽控制在2 cm, 皮瓣近端不可超出腘窝处[4-6]。皮瓣切取面积4 cm×5 cm~8 cm×15 cm。
  1. 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 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随访观察1年, 24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1例患者股前外侧皮瓣坏死, 实施二次手术植皮治疗。6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的足跟部功能以及皮瓣感觉均恢复良好。10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 8例患者因皮瓣臃肿, 二期进行皮瓣修整, 皮瓣部分恢复, 且行走功能恢复状况良好, 供区植皮愈合较好。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患者中, 4例患者因皮瓣臃肿, 二期行皮瓣修整;2例患者足跟部溃疡;其余患者皮瓣柔软, 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良好, 供区未发现并发症。4例神经患者皮瓣于术后3~4个月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其他均是部分恢复。
  3 讨论
  创伤修复是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足踝部皮肤软组织较薄、血运较差, 一旦受伤极易出现肌腱组织外露、骨、关节外露, 诱发感染, 对患者的足踝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皮瓣由于血运丰富, 加上其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力, 愈合速度较快, 因此, 通过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得知, 不同类型皮瓣各有优缺点, 具体如下。①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主要通过足底内侧动脉供血, 解剖具有恒定性、且术中查找较为方便, 而皮瓣在足底非负重区难以发现, 因此切取后不会影响到患者足部的负重功能和外观。相关研究表明, 皮瓣成功率高达98%[7-10]。此外, 皮瓣切取可操性较强, 安全性较高。但是足底内侧皮瓣具有切取范围小、切取后供区缝合难度大等缺点, 只能采取游离植皮;皮瓣切取后只能通过明道转移。②股前外侧皮瓣:皮瓣血供旋股外侧动脉不易对主干血管造成伤害;加上其供区隐蔽, 切取面积较大。因此切取宽度<8 cm时就可缝合, 可有效避免植皮;皮瓣内有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比较吻合, 对于皮瓣神经的重建十分有利。但皮瓣皮支血管穿出部位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切取时需考虑血管皮支位置, 从而对皮瓣面积、形状以及切取部位进行适当调整, 因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且安全性不高、手术时间过长、成活率不高;此外, 皮瓣移植后皮下脂肪较多, 极易出现皮瓣臃肿, 因此采取二次手术进行皮瓣修整的可能性较大。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优点:皮瓣切取面积较大, 可修复的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 供区损伤小, 采取一期修复;皮瓣易于切取, 且手术成功的几率较大;皮瓣血运丰富, 抗感染力强, 二次手术修整的可能性不大。缺点:皮瓣需要将部分腓肠神经切除, 从而导致供区肢体皮肤感觉缺失[11, 12]。   综上所述, 皮瓣类型的选择应依据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部位以及皮瓣特点决定, 尽最大努力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修复治疗效果, 进而可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 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 卢建国, 杨庆达, 苏瑞鉴, 等. 手指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及疗效. 临床骨科杂志, 2015, 18(5):589-601.
  [2] 章伟祥, 黄益楚, 陈孝军, 等. 不同方式修复末节指皮肤缺损疗效分析. 临床骨科杂志, 2015, 18(1):80-84.
  [3] 壽建国, 徐晓汉, 汪可新. 游离足部组织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全手套状撕脱. 实用骨科杂志, 2014, 20(3):270-272.
  [4] 樊志强, 李梅. 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拇趾趾端缺损. 临床骨科杂志, 2014, 17(1):38-40.
  [5] 莫勇军, 谭海涛, 杨克勤, 等. 3D技术在足趾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拇和手指缺损的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 38(3):294-297.
  [6] 胡玉祥, 郭随林, 潘则昂, 等. 第二趾部分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半侧组织缺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 38(1):86-87.
  [7] 张福田, 刘赋, 朱敏, 等. 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4):441-443.
  [8] 郭爱民, 邬恩泉, 武志刚, 等. 系列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2):216-218.
  [9] 张军. 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20例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1):40-41.
  [10] 邓海防. 选择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24):2454-2457.
  [11] 吴日强, 刘飞, 钟子敏, 等.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 39(3):291.
  [12] 胡永福, 何智萍, 陈万国, 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1):72-74.
  [收稿日期:2019-0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