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手受伤,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43例。试验组采用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对照组采用食指背侧近端的皮肤修复缺损部位。比较两组治疗后手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手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 试验组总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 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 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34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对人体功能影响很大, 临床有研究表明, 拇指功能在手功能中占到了40%, 因此对于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修复成为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 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成为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特点[1]。鉴于以上研究背景, 本文为了选定2015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86例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手受伤,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43例。试验组患者中, 女18例, 男25例;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39.11±6.36)岁;缺损面积1.21 cm×1.16 cm~2.38 cm×2.57 cm;其中14例机械损伤、25例刀具致伤、4例其他原因致伤。对照组患者中, 女17例, 男26例;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39.21±6.14)岁;缺损面积1.19 cm×1.12 cm~2.31 cm×2.59 cm;其中15例机械损伤、25例刀具致伤、3例其他原因致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缺损面积、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2, 3]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③研究前家属、患者均知情, 并对“知情同意书”阅读签字。排除标准:①肝、肾、肺、心等脏器合并重大疾病者;②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③合并其他严重损伤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⑤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严重感染者;⑦存在听语障碍、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对照组:结合患者具体缺损情况, 切口位置选择在第二掌骨近端, 取食指背面近端的皮肤, 期间要注意保护神经以及血管, 保留适量的脂肪组织, 修复缺损部位。试验组:臂丛神经麻醉患者, 进行彻底清创, 将皮瓣根据设计形态切开, 先找到皮神经的近端, 而后在外侧、内侧做手术切口, 将皮瓣掀起, 可观察到皮瓣中皮神经的走向, 皮瓣解剖平面应居于伸肌腱的浅层, 将另一侧皮肤切开后, 与伸肌腱的浅层汇合, 皮瓣游离之后, 将蒂部皮肤切开, 分离真皮下的两侧皮肤, 在蒂部皮肤切开时应注意浅静脉、皮神经应保留皮下筋膜组织0.5 cm, 蒂部保留背浅静脉1~2支以及皮神经, 将皮瓣旋转180°直至创面区, 明道转移, 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或者进行植皮修复, 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手功能 治疗后, 比较两组手功能, 判定标准如下:患侧手功能恢复至与健侧相当为显效;患侧手功能恢复至健侧的50%~75%为有效;患侧手功能恢复至健侧的5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满意度 治疗后, 采取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从护理态度、方法、技巧、效果四方面对患者满意度展开评估, 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 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手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总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 随着我国制造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迹象, 拇指功能对人体整个手部功能影响较大, 其修复治疗成为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4, 5]。当前临床中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踇甲瓣移植修复、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等, 其中成活率相对较高的是胸腹部带蒂皮瓣, 感染率较低, 风险性更小, 但是患者不适感明显, 往往需要进行Ⅱ期断蒂, 大多数患者需要反复进行整形修复, 治疗时间漫长, 并且移植皮肤的质地、色泽等均与原来的皮肤相差很大, 且皮肤感觉功能较差[6-8]。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但是切取的面积受到限制, 且修复之后瘢痕组织明显, 美观度较差, 患者不易接受。踇甲瓣移植修复有效改善了患者受损拇指的功能以及外形, 但是因为手术操作复杂性高, 对显微外科技术的要求较高, 治疗难度明显增大, 在基层等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医疗机构无法有效推广开来,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示: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手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总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有效性、可行性, 值得作为首选的修复方法, 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具有以下优点[9, 10]:①皮瓣的色泽接近于正常色, 质地良好, 皮下组织较少, 耐磨, 美观度良好, 患者接受度较高;②手术设计不需要吻合血管, 有效降低了游离皮瓣、血管吻合的风险;③对拇指指腹创面进行修复时, 可吻合神经, 促进患者皮肤、感觉的恢复;④皮瓣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相对恒定, 容易切取, 操作方法简单, 治疗时间较短, 所需要的治疗费用较低, 患者易于接受, 且值得对基层等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医疗机构推广, 给更多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本研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样本研究容量较小, 研究时限过短等, 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 因此对于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在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长期疗效, 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容量, 延长研究时段, 为临床评估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在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可有效改善患者拇指功能, 且美观度较高, 患者易于接受, 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孝军, 章伟祥, 黄益楚, 等. 拇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9):4183-4184.
  [2] 吴彪. 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 43(5):570-571.
  [3] 孙鹏, 战杰, 王思夏, 等. 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 26(1):17-19.
  [4] 何春兴. 拇指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伤.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22):56-57.
  [5] 江克罗, 张文正, 伍辉国, 等. 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中医正骨, 2016, 28(2):62-64.
  [6] 符毅. 手内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40例.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4):67.
  [7] 王博, 杨英才, 朱勇, 等. 拇指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实用医技雜志, 2014, 21(4):414-415.
  [8] 徐浩, 张晓剑, 黄晟, 等. 拇指桡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6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1):53-55.
  [9] 姬强明, 黄益楚, 朱红夷. 带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5):724-725.
  [10] 崔邦胜, 董红, 陈棉智, 等. 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2):161, 167.
  [收稿日期:2018-0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