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弹性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84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选择钢板内固定, 观察组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分别为(56.02±10.12)min、(3.21±1.24)个月, 均短于对照组的(67.14±12.24)min、(4.62±2.51)个月, 出血量为(25.02±2.61)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7.68±3.57)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实施弹性髓内针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针;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eedle in children with long bone shaft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Methods   A total of 84 children with long bone shaft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bone healing tim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bone healing time respectively as (56.02±10.12) min and (3.21±1.24) months than (67.14±12.24) min and (4.62±2.51)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viously less bleeding volume as (25.02±2.61) ml than (57.68±3.57) ml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7.14% than 26.1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can achieve better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long bone shaft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Key words】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eedle; Children with long bone shaft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Application effect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多见[1], 通过牵引、夹板、外支架或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等治疗, 并发症较多, 对于手法复位失效患儿, 目前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主。本研究拟选择合适的病例, 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弹性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案, 收集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相关资料, 进行术前评估, 通过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愈合时间, 推断何种方法更为适用于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 使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8例, 女14例;年龄5~10岁, 平均年龄(7.71±2.11)岁;四肢长骨干的横形13例, 短斜形10例, 有皮质支撑的长斜形骨折10例, 伴骨囊肿病理性骨折9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9例, 女13例;年龄5~10岁, 平均年龄(7.65±2.14)岁;四肢长骨干的横形12例, 短斜形10例, 有皮质支撑的长斜形骨折10例, 伴骨囊肿病理性骨折1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选择钢板内固定, 采用传统入路, 根据四肢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完善相关术前检查, 并根据X线选择弹性髓内钉的直径, 即两枚钉直径之和为髓腔内径的70%~80%, 前臂骨折每骨仅需插入l根钉, 钉的直径应该是髓腔的60%, 预弯弹性钉成“C”形, 使其弧形顶点位于骨折断端, 弧形的高度为髓腔内径的3倍;手术操作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 骨折端闭合复位满意后(一般以闭合复位为主, 少数粉碎性骨折或者难以复位骨折患儿可予骨折端小切口切开辅助复位), 进针点的选择通常为远离骨折端, 距骺板约1~2 cm处行长约1~2 cm小切口, 开路器开口与干骺端皮质呈30°角, 方便弹性钉进入, 打入过程中确保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并确保2枚弹性髓内钉通过骨折端并呈交叉固定, 必要时可在进入过程中旋转调整髓内针固定位置, 使骨折端达到更为良好的复位, 最后将两枚弹性钉的顶端打至离骨髓板1~2 cm的位置。若为股骨中、上段骨折, 进针点于股骨远端骨骺板近侧2 cm内外各l枚; 股骨远端骨折, 进针点于大转子下2 cm处, 同侧钉入2枚(其中一枚预弯成S形, 另一枚为C形), 两枚纵向相距1~2 cm, 横向相距0.5~1.0 cm, 以避免打入过程中骨皮质爆裂, 注意内侧弹性钉的顶端不要穿透股骨距;胫骨中、下段骨折, 進针点均在胫骨结节的两侧;桡骨进针点为距桡骨远端干骺端1~2 cm处背侧为进针点, 尺骨为距尺骨鹰嘴干骺端1~2 cm处;肱骨为距肱骨外髁及内上髁最高点向上约1.5 cm为进针点;剪断弹性钉时, 钉尾暴露于骨皮质外0.5~1.0 cm, 以免钉尾过长导致皮肤激惹, 影响关节活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传统的方法通过牵引、夹板、外支架或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治疗, 虽然大部分能达到骨性愈合, 但这些治疗方案所致并发症较多。
  隨着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儿及家属对骨折复位、肢体功能、护理的要求也愈发增高[2]。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的治疗方案, 发现通过此种术式, 不仅可达到良好复位及良好固定的基本要求, 还具有小切口微创置入, 可明显降低以上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因此其先进的理念及微创的手术操作受到了小儿骨科医师的广泛认可。
  对儿童四肢常规骨干采用弹性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方案, 具有并发症少、微创置入、术后再骨折几率低等优点, 其特色及创新之处具体如下。①骨折复位良好, 固定牢靠。传统的牵引、悬吊、夹板、石膏外固定等治疗方法过程中, 存在着住院时间长、患儿承受由于骨折端微动带来的疼痛不适、频繁复查、骨折再次移位、复位不良、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患儿家属护理困难、关节僵硬至肢体功能障碍、肢体短缩畸形或者过度生长、患儿皮肤瘙痒溃烂等皮肤并发症, 甚至由于患儿肢体畸形需二次手术矫形;而通过弹性髓内针固定, 手续, 骨折可得到良好的复位及固定, 术后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几率均明显降低, 由于为微创置入, 患儿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骨折愈合率高, 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患儿家属护理方便, 患儿活动方便, 可早期恢复社会活动。②动态稳定固定、手本时间短、出血少、简单的内固定拔除, 是微创的闭合复位技术[3-5]。目前常见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患儿术区创面较大, 术中术后出血较多, 术中较多的骨膜剥离不利于骨折愈合, 并增加感染几率;术区瘢痕大影响患肢美观, 骨折愈合后二期取除内固定时仍要求较大切口;取除内固定后由于钢板固定骨折端为刚性固定, 对骨折的愈合存在应力遮挡, 取内固定术后患儿再骨折的几率较大。相对于钢板内固定, 弹性髓内钉住院时间短, 小切口即可微创置入(除了陈旧性和难以复位的骨折外一般不需切开), 手术时间短, 降低了术中失血及感染的发生率, 一般情况下闭合复位即可达到良好的复位[6-8], 减少了对骨膜的剥离, 不干扰骨膜及骨内膜的血运, 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 明显降低了骨折不愈合的几率;由于为弹性动态固定, 不存在应力遮挡, 骨折愈合良好, 取除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几率极低;取除内固定时, 小切口简单拔出即可, 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实施弹性髓内针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兰金海. 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四肢骨干骨折效果研究. 名医, 2018, 9(2):80.
  [2] 邓志强, 刘昕, 周英, 等. 夹板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临床军医杂志, 2017, 45(10):1072-1074.
  [3] 曹丕健, 张庆林.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骨折25例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71):172.
  [4] 陈巍.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下儿童四肢骨折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术中的应用比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6):22-23.
  [5] 任海东, 邱东新, 蒋守海, 等. 使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四肢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9):47-48.
  [6] 李俊杰, 李雄峰, 李建有.红花香附汤对弹性髓内针固定术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新中医, 2015, 47(11):119-121.
  [7] 明新武, 明新月, 董海亮, 等. 应用钢针撬拨加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12):1127-1129.
  [8] 杨晓东, 唐学阳, 蒋欣, 等.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长骨骨干良性病理性骨折的比较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6):712-716.
  [收稿日期:2018-1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5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