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68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97±1.71)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15.47±2.30)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3.69±2.20)分、HAMA评分为(21.76± 2.61)分。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63、10.543, P=0.000、0.000<0.05)。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为(95.09±3.93)分、心理维度评分为(97.57±2.1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94.68±3.69)分、总评分为(96.49±3.20)分;对照组生理维度评分为(83.17±4.18)分、心理维度评分为(84.48±2.2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82.57±5.17)分、总评分为(83.18±3.55)分。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4、24.865、11.117、16.238, P=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其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一体化护理;心理状态;生存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78
  作者单位:112000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近年来临床上较多发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 病情较危急, 致死率较高, 且临床治疗后复发率也较高,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1, 2]。因此, 为了减少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复发, 提高其生存质量, 应在其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为此, 本研究特选取68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 女13例, 男21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55.54±6.58)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3.13±1.04)年;其中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0例、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中, 女14例, 男20例;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55.89±6.74)岁;病程2~5年, 平均病程(3.22±1.13)年;其中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实施,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 且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②病程>1年;③思维清晰、意识正常, 可清楚明确表达自身感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②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患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 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即让患者呈半卧位, 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氧气疗法, 常规给氧量2~4 L/min。密切关注患者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调节患者饮食, 少食多餐, 并降低盐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及高纤维食物等。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一体化护理, 具体如下。
  1. 3. 2. 1 组建一体化护理小组 抽取5名不同层级的医生及护士组成一体化护理小组, 组长由一名高年资护士担任, 每周陪同医生查房≥5次, 以此来确保为患者提供护理、诊疗、康复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1. 3. 2. 2 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技能训练 明确一体化护理小组中医生及护士的岗位职责,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诊疗、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加强技能训练, 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护理要点等, 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
  1. 3. 2. 3 加强专科护理 ①就诊指导: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通过询问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入院前治疗情况等;②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耐心给患者讲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了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 日常行为对此病病情的影响, 告知患者此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③心理干预:做好患者心理健康评估, 并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④加强遵医行为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医嘱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理解有偏差的应及时进行针对性讲解, 让患者知道遵医嘱的重要性;⑤加强出院指导及随访:于患者出院前告知其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并教会患者对病情的观察及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一体化护理小组应每10天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回访,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可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 随时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HAMD对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分, 包括17项, 每项分值0~3分, 分值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采用HAMA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分, 包括14项, 每项分值0~3分, 分值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②对比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采用慢性疾病生存质量评分表(QOL)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社会适应性, 其中每个指标依据健康状况分值1~5 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HAMD评分为(16.97±1.71)分、HAMA评分为(15.47±2.30)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3.69±2.20)分、HAMA评分为(21.76± 2.61)分。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63、10.543, P=0.000、0.000 <0.05)。
  2. 2 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为(95.09±3.93)分、心理维度评分为(97.57± 2.1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94.68±3.69)分、总评分为(96.49± 3.20)分;对照组生理维度评分为(83.17±4.18)分、心理维度评分为(84.48±2.2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82.57±5.17)分、 总评分为(83.18±3.55)分。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4、24.865、11.117、16.238, P=0.000、 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中老年人群是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多发人群, 且有年轻化趋势[3]。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多, 致死率较高, 且临床治疗后易复发[4]。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 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及预防严重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在治疗期间, 合理的、有效的护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 从传统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护一体化护理是强化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 为患者提供护理、诊疗、康复一体化的护理服务[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HAMD评分为(16.97± 1.71)分、HAMA评分为(15.47±2.30)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3.69±2.20)分、HAMA评分为(21.76±2.61)分。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63、10.543, P=0.000、0.000<0.05)。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为(95.09±3.93)分、心理维度评分为(97.57± 2.1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94.68±3.69)分、总评分为(96.49±3.20)分;对照组生理维度评分为(83.17±4.18)分、 心理维度评分为(84.48±2.2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82.57± 5.17)分、总评分为(83.18±3.55)分。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4、24.865、11.117、16.238, P=0.000、0.000、0.000、0.000<0.05)。说明一体化护理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明显。通过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 明确岗位职责, 医生与护士相互配合, 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技能训练, 可在护理过程中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6];医生与护士一起查房, 可及時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还可共同商讨制定相应的诊疗、护理方案, 医生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护士则严格执行医嘱并把患者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 这样便于及时调整诊护方案[7];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宣教, 告知患者此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加强心理干预, 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 提高治疗积极性;患者出院后的定期回访, 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并能督促和提醒患者按量、按时用药, 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一体化护理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通过更全面、个体化的诊护方案, 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康玉明, 李祥, 李宏宝. 心力衰竭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8(2):157-160.
  [2] 张素娇, 宋伟, 黄玉兰. 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17, 19.
  [3] 王静, 丁晶晶.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研究, 2016, 24(6):133-134.
  [4] 余一知, 范小艳, 向巧君, 等.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5): 615-618.
  [5] 翟迎丹.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施行一体化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3):122-123.
  [6] 蔡燕, 黎艺. 专病一体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广东医学, 2016, 37(16):2516-2518.
  [7] 陈建华.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267-269.
  [8] 熊敏, 林宇洵, 许少娜, 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2):161-163.
  [收稿日期:2018-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