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影响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作用效果。方法 102例乳腺癌患者, 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前穿刺术, 通过病理确诊是乳腺癌2期、3期后进行新辅助化疗;采用吡柔比星與氟尿嘧啶静脉滴注, 化疗周期3周, 经过3个化疗周期再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化疗前后雌孕激素受体、原癌基因阳性情况、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病理镜下诊断显示:10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浸润癌, 其中, 60例浸润性导管癌, 30例浸润性小叶癌, 12例髓样癌。102例患者化疗前后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 102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均较化疗前体积缩小>27.25%, 其中10例患者的癌细胞显著缓解, 占比为9.80%。化疗前, 32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31.37%, 化疗后, 7例患者病理检查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6.86%。102例 患者化疗后产生3例牙龈出血, 5例鼻出血, 6例瘀斑, 8例恶心呕吐, 6例腹泻, 23例脱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51/102)。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等指标充分改善,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有不利影响, 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根治术;病理诊断;影响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53
  女性乳腺主要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及乳腺腺体构成, 乳腺癌绝大部分为女性, 男性只占1%。临床上通常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治疗, 也是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1]。新辅助化疗是不同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案, 可促使手术有效切除, 还可以由不可切除转变为可切除, 使肿瘤局部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乳腺癌根治术前予以新辅助化疗, 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2]。为了探究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作用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10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与氟尿嘧啶静脉滴注, 化疗周期3周, 经过3个化疗周期再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 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 全部患者均满足乳腺癌诊断标准, 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将伴随其他癌症、配合度不高及存在有关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充分排除;其中, 患者年龄最小37岁, 最大66岁, 平均年龄(42.85±7.72)岁;通过弹式空心针穿刺乳腺原发病灶病理确诊显示:2期乳腺癌59例, 3期乳腺癌43例;通过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32例。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前穿刺术, 通过病理确诊是乳腺癌2期、3期后进行新辅助化疗。第1天采用40 mg/m2 吡柔比星进行静脉滴注, 第1~8天采用500 mg/m2 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滴注, 化疗周期3周, 经过3个化疗周期再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化疗前后雌孕激素受体、原癌基因阳性情况、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其中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出血、鼻出血、於斑、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
  1. 4 病理判定标准 根据肿瘤分级(Notting ham分级)评分进行评定:①肿瘤坏死:没有坏死记0分, 点状坏死记1分, 灶状坏死记2分, 片状坏死记3分;②炎细胞浸润:没有炎细胞浸润记0分, 散在炎细胞浸润记1分, 散在炎细胞浸润前提下灶状炎细胞聚集记2分, 炎细胞广泛显著浸润, >30/HP; ③间质出血:没有出血记0分, 血管内充血记1分, 局部出血记2分, 广泛出血记3分, 血管坏死或血栓产生记4分。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病理镜下诊断结果、雌孕激素受体与原癌基因阳性情况 病理镜下诊断显示:10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浸润癌, 其中, 60例浸润性导管癌, 30例浸润性小叶癌, 12例髓样癌。102例患者化疗前后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情况 化疗后, 102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均较化疗前体积缩小>27.25%, 其中10例患者的癌细胞显著缓解, 占比为9.80%。化疗前, 32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31.37%, 化疗后, 7例患者病理检查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6.86%。
  2.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2例患者化疗后产生3例牙龈出血, 5例鼻出血, 6例瘀斑, 8例恶心呕吐, 6例腹泻, 23例脱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51/102)。
  3 讨论
  乳腺癌主要是乳腺上皮组织肿瘤出现癌病, 几乎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对女性生命健康有直接影响, 临床上通常以提高生存率为主要目标[3]。乳腺癌根治术在临床上是对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 治疗范围是将患病乳腺与肿瘤附近皮肤与锁骨下脂肪组织等总体切除[4]。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 可使瘤体到手术范围明显缩短, 使不能实现手术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对出现肿瘤远端转移等情况及早预防, 使乳腺癌根治术的肿瘤符合明显减少, 促使乳腺癌根治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有效率与切除率明显提高, 使患者的正常身体组织尽可能保留, 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病理诊断是对疾病发病机制、机体形态结构与疾病转归等的研究, 对疾病发展与治疗具体数据予以观察,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利条件, 成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本研究探究了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作用效果, 结果显示:病理镜下诊断显示:10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浸润癌, 其中, 60例浸润性导管癌, 30例浸润性小叶癌, 12例髓样癌。102例患者化疗前后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 102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均较化疗前体积缩小>27.25%, 其中10例患者的癌细胞显著缓解, 占比为9.80%。化療前, 32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31.37%, 化疗后, 7例患者病理检查为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比为6.86%。102例患者化疗后产生3例牙龈出血, 5例鼻出血, 6例瘀斑, 8例恶心呕吐, 6例腹泻, 23例脱发,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51/102)。说明新辅助化疗可使患者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改善, 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手术效果明显提高, 但会为乳腺癌根治术的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影响, 导致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难度加大, 很难按照乳腺癌原发灶和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此外, 化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治疗状态造成影响, 医生需针对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影响与不良反应等情况, 对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病理诊断指标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 探究新辅助化疗和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结合手段, 对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 以此获得乳腺癌治疗与病理诊断的有效方法[5]。
  总之, 新辅助化疗可缓解乳腺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等指标, 但会直接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诊断, 进而影响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丽娜, 沈友洪, 杜忠实, 等.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 17(9):598-601.
  [2] 陈淑君, 时开元, 邵峰.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对比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7):1157-1159.
  [3] 贾巍, 张红真, 王文娟, 等. 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广西医学, 2016, 38(9):1235-1238.
  [4] 张培, 张薇, 齐晓敏, 等. 新辅助化疗的术式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 24(9):621-625.
  [5] 陈洪盛.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化疗后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8):90-92.
  [收稿日期:2018-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