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分组, 将入院号为单号的31例患者定为对照组, 入院号为双号的31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FAC方案化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AC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77.4%, 对照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80.6%,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25.8%、29.0%、38.7%、6.5%、12.9%, 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9%、51.6%、54.8%、64.5%、29.0%、35.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均较好, 但AC方案化疗的安全性较高, 患者治疗过程中不易出现多种毒副反应。
  【关键词】 乳腺癌;AC方案;FAC方案;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手术和术后全身化疗是目前临床针对乳腺癌疾病采取的主要治療方法[1]。但为患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化疗方案, 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 仍是目前临床相关学者重点讨论的话题[2]。为此, 本次研究将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5年
  7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 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分组, 将入院号为单号的31例患者定为对照组, 入院号为双号的31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其中, 观察组患者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50.0±5.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50.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FAC方案化疗, 其中包括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00 mg/m2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593), 静脉滴注60 mg/m2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983), 静脉滴注500 mg/m2注射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0857), 1个周期为21 d。连续重复给药4个周期。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取AC方案化疗, 静脉滴注60 mg/m2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 静脉滴注500 mg/m2注射用环磷酰胺, 1个周期为21 d。连续重复给药4个周期。
  1. 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化疗效果。将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肝功能损伤、心脏毒性、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
  1. 4 化疗效果判定标准 两组化疗效果对比依据WHO标准评价判定, 以治疗后患者所有目标病灶消失为完全缓解;患者肿瘤缩小50%为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缩小或增加幅度均较小为稳定;患者肿瘤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为进展。化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77.4%, 对照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80.6%,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25.8%、29.0%、38.7%、6.5%、12.9%, 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9%、51.6%、54.8%、64.5%、29.0%、35.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该病主要在女性群体中发病, 男性发病率较低,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该病的诱发因素尚未明确, 且遗传因素、长期过量饮酒及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及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3]。该病的早期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易被人们所忽略, 大多数患者通过体检才会发现存在乳腺癌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及腋窝淋巴结肿等临床症状。且随着病情加重, 上述症状也会随之加重[4]。
  临床针对乳腺癌疾病主要采取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 通过化疗来控制患者肿瘤细胞转移及扩散, 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AC方案与FAC方案为临床常用的新辅助化疗模式。FAC方案是采用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及环磷酰胺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而AC方案则采用吡柔比星及环磷酰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其两种化疗方案均是以蒽环类为基础, 蒽环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5-7]。但FAC方案中所添加的氟尿嘧啶会增加患者输液时间, 致使患者易出现化疗耐受性差。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两种化疗方案的化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而FAC方案采用的氟尿嘧啶则易增加患者的化疗副反应, 因此该药应用的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质疑[8, 9]。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77.4%, 对照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80.6%,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25.8%、29.0%、38.7%、6.5%、12.9%, 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9%、51.6%、54.8%、64.5%、29.0%、35.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延长患者生存期均能起着重要性作用。但FAC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化疗副反应, 因此建议临床相关学者对其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尽早为乳腺癌患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最大限度帮助乳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孔凡立, 赵洪远, 冯国丽, 等.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6, 45(10):1393-1395.
  [2] 许强. 乳腺癌通过TE方案与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2(30):108-109.
  [3] 邱冬梅, 张梅, 邹沅晔. 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综述, 2016, 22(11):2212-2215.
  [4] 李帆.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 2016, 24(3):70-71.
  [5] 梁武勇, 廖建凤.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6):55-56.
  [6] 赵华锋, 许菊萍, 王辉, 等. AC方案与F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肿瘤药学, 2016, 6(4):303-305.
  [7] 聂红霞, 刘叶娟, 唐伟敬. 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3(5):48-49.
  [8] 张晓清, 刘鹏熙, 任黎萍, 等. TAC与F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較.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38-40.
  [9] 孟令新, 丁兆军, 孟芹, 等. AC联合与FAC联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 10(11):1645-1647.
  [收稿日期:2018-1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