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比较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非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临床当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及饮食的不规律性,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致病原因为有血栓和粥样硬化出现在患者脑部动脉,粥样斑块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脑组织供血减少或中断,可造成患者构音不清、神经功能受损、肢体偏瘫以及昏迷等,甚至还会引起死亡,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现在临床上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补液、吸氧、平衡水电解质以及抗血小板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患者脑部供血供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然而还有许多患者功能恢复并不理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功能恢复,切实提升其生活质量[3]。临床上治疗脑梗死除了保守治疗还以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为主。阿替普酶是一类重组组织性的纤溶酶原激活药物,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40~75岁,平均(55.8±6.4)岁;发病到住院时间1~4h,平均(2.9±0.2)h。试验组女22例,男28例,年龄41~75岁,平均(56.3±6.7)岁;发病到住院时间1~4h,平均(2.7±0.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参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在患者入院后通过补液、吸氧、平衡水电解质、降低颅内压及神经营养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4]。②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人阿替普酶0.9mg/kg,2次/d静脉滴注[5]。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2周治疗。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NHSS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6],评分为0~42分。神经重度受损评分为21~42分,中度受损为16~20分,轻度受损为5~15分,神经正常为0~1分。通过AD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7],分数为100分,患者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能力越高。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多发病,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救治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急性脑梗死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有研究表明,男性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且北方的患病人数要多于南方的患病人数。脑梗死主要是动脉内膜的深层出现了较多的沉积物,使其出现粥样硬化的斑块,出现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斑块内膜中出现了破裂出血的情况。同时出现了溃疡的变化,造成血小板的凝集,从而出现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出现后,一部分脑细胞出现坏死的情况,一部分则出现缺血损伤的情况。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血液灌注,缺血损伤的细胞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使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超早期的溶栓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静脉溶栓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能够有效再通梗死的动脉并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作为第二代溶血栓药,阿替普酶可以利用将机体纤溶系统激活的机制起到很好的溶栓效,果,其能够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极大的改善其脑部供血、供氧水平。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顯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的研究表明,阿替普酶不仅能对脑血管进行迅速的再通,而且,很少有患者会出现脑出血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原因可能为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这些方法具有较长的起效时间,而患者病情严重,很难取得良好效果。阿替普酶具有较好溶栓效果,其能够将纤溶酶原有针对性的激活,使其转成纤溶酶,然后结合纤维蛋白、赖氨酸残基,从而有效减少机,体内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将已经形成血栓溶化,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当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案多种多样,比较保险的方案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这是临床实践验证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确保患者的并发症较少,也不会对患者其他的器官造成较大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游明瑶,楚兰,杨雪霞,等.经颅超声溶栓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2):.340-344.
   [2]李雪花,李中岩,遇秀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2):81-82.
   [3]郑华,张幼林,崔颖,等.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8):920-923.
   [4]温慧军.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肌红蛋白、尿酸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0):2356-2358.
   [5]朱润秀,袁军,李攀,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6,38(5):429-432.
   [6]谢江文,吕国菊,郑珍婕,等.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486-.488.
   [7]王冰,赵泐,翁文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4):372-3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9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