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高血压中医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評价社区高血压中医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把100例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对常规管理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以及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管理组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针对患者不同的中医体质特点,提供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在管理12周和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中医知识知晓率和中医管理满意度,并在干预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调查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管理12周和24周后,综合管理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管理前有明显下降,管理24周后中医体质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的满意度和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管理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管理;效果评价;体质辨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4-0037-05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BI Yueping1, HUA Yankun2(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Yin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Si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aking medication regularl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and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were provided with targeted medication, lifestyle guidance and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TCM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anagement. After 12 and 24 weeks of management, the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blood lipid, TCM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and TCM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clinical event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6 and 12 months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12 and 24 weeks of management,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management, after 24 weeks of management,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satisfaction and awareness of TCM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ev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5%,比2002年上升了14.7个百分点[1-3],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以及2005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证明,立足于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通过社区规范化的管理,使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到普及,达到及早预防,治疗策略更优化及经济负荷较小的目的[4-5]。然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缺乏个性化。本文旨在评价将个人中医体质、中医调护和常规管理相结合模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8年1-12月在上海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用随机数法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性别、学历、家族史及相关行为习惯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6],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3)无严重并发症,同时自愿参与并能完成本项目的实施工作。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70岁的高血压患者;(2)继发高血压病或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有精神异常的患者;(4)中风患者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患者;(5)伴有肿瘤且近半年曾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6)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1.2.1.1 常规管理组
  对血压控制达标者每3个月随访1次;血压控制未达标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主要内容为观察血压、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关注血脂、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定义,危害,非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限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发放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1.2.1.2 综合管理组
  在常规管理组进行干预的基础上,由中医全科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状况,予以中医个性化干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确定中医体质特点[7],有针对性的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和饮食养生,耳穴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并发放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1)中医饮食养生:阴虚质者宜食用百合等滋阴补虚,忌羊肉、生姜等热性之品,阳虚质者宜食用热性之品,而忌寒凉之物;气虚质者宜食用山药、黄芪等,忌萝卜;痰湿质者宜食用米仁、冬瓜等食品,忌食肥甘粘腻之物等,以清淡食物为主,三七花泡水代茶,避免饮食过饱,控制体质[8]。中医全科医师根据患者体质,结合舌苔脉象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2)耳穴治疗:主穴取降压沟。配穴平和质者取心;气虚質者取肾、肺;阳虚质者取心、肾;阴虚质者取肝、肾;痰湿质者取脾、胃;湿热质者取胃、三焦;瘀血质者取心、肝;气郁质者取皮质下、神门;特禀质者取风溪、肺。耳穴贴压方法为探查取穴,用75%酒精消毒耳廓,取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穴部位,指导患者按压的方法,每个穴位按揉2~3 min/次,3次/d,以患者感觉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准。每5 d两耳交替1次。
  1.2.2 评价方法
  治疗和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体重、BMI、腰围、心率、舌苔、脉象、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Scr)、尿酸(UA),以及患者对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及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在管理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调查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等临床事件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BMI、血脂和肝、肾功能比较
  管理24周后,综合管理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前后BMI、FPG、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中医体质比较
  综合管理组患者管理12周后中医体质改善不明显(P>0.05),管理24周后体质平和质者明显增多,痰湿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阴虚质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97,P<0.05)。常规管理组管理前后中医体质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中医知识知晓度和中医管理满意度
  综合管理组患者对中医管理的一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为49人,满意度为98%,常规管理组患者对中医管理的一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为47人,满意度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0,P<0.05)。综合管理组患者对中医知识一般了解和很了解的人数为45人,知晓度为90%,常规管理组患者对中医知识一般了解和很了解的人数为28人,知晓度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04,P<0.05)。2.4 临床事件发生情况   管理24周后,综合管理组在随访6个月中无临床事件发生,随访12个月中发现冠心病1例,无死亡事件;常规管理组在随访6个月中发现脑卒中1例,冠心病1例,随访12个月发现冠心病2例,脑卒中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0,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以社区为单位,加强高血压的基层管理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9-10]。通过培训社区全科医师,多方面不断探索与完善,已形成三级管理、自我管理、规范化管理等模式[11-13]。
  高血压防治的节点是控制危险因素。常规管理注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目前尚无其他主动干预的方法。高血压的病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以痰湿证、气虚证、阴虚证为主,与文献报道相符[14-16]。体育锻炼和饮食疗法对病程与证型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医护理干预能够通过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17]。有研究表明,中医干预护理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18],对高血压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进行体质辨识,用中医适宜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主动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对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正常人群也可进行及时的预防性调理[19-20]。本研究结果提示,综合管理组患者在管理12周后体质改善不明显,而管理24周后痰湿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阴虚质者人数明显减少,证实中医规范化管理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痰湿、气虚、阴虚、阳虚体质,突破了单一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被动状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病情,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及终点事件[21-23],与文献报道一致[24-27]。
  本课题存在纳入病例较少,课题周期较短的弊端。期望建立科学、长效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及患者。
  参考文献
  [1] 孔灵芝, 胡盛寿, 编著.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 13-2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3: 56-62.
  [3]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83-92.
  [4] 国家“九五”攻关《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组. 以社区为基础的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设计概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3): 167-170.
  [5] 尹力, 胡国臣, 主编. 《中国卫生年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16
  [6]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1): 23-24.
  [7]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8] 赵经营, 陈笑银, 张广清, 等.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现状调查[J]. 护理学报, 2015, 22(11): 46-48.
  [9] 陈益.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 29(7): 109-110.
  [10] 许培培, 张琳. 我国功能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规范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9): 1293-1296.
  [11] 江軍, 俞敏. 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29(3): 405-406.
  [12] Iso H, Shimamoto T, Yokota K. et al.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classes for hypertension control: 5-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Hypertension, 1996, 27(4): 968-974.
  [13] 李立明, 胡永华, 曹卫华, 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 2002, 34(5): 519-524.
  [14] 吴红, 施贝德. 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调查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48(6): 10-12.
  [15] 陈明霞, 荆朝霞, 王瑞莉, 等. 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0): 1657-1661.
  [16] 岑燕, 雷雪贞. 辩证施护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新中医, 2016, 48(5): 260-261.
  [17] 周晓丽, 吴林雁.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32): 117-118.
  [18] 赵春柳, 张华. 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 大家健康, 2016, 10(11): 45-46.
  [19] 董春玲, 张雅丽. “降压八段锦”在Ⅰ级原发性高血压中年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20): 32-35.
  [20] 陈晓凡, 黄少桐, 刘红宁. 高血压病的辨证施膳[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2): 4426-4430.
  [21] 刘世宁.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社区中医药, 2012, 14(24): 196-197.
  [22] 刘登, 王志泉, 曹海涛, 等. 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1): 1751-1753
  [23] 蔡陆施. 社区综合干预对一级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 202-203.
  [24] 陈晓颜, 欧家旭, 茹小静. 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1): 193-194.
  [25] 王琳磷.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 156-158.
  [26] 郑晖. 中医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的干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6): 76.
  [27] 杜姣姣. 中医护理干预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应用价值[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 174-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4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