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扫描诊断肺结核的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扫描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肺结核患者, 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胸部扫描。比较两种剂量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剂量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55/60), 与低剂量CT扫描的90.00%(54/6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1, P>0.05)。低剂量CT扫描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0.6±4.1)mGy、(36.7±5.2)mGy·cm, 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的(42.1±5.7)mGy、(122.6±22.9)mGy·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的结节、空洞、实变、钙化、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6、0.3229、0.0234、0.0013、0.1885, P>0.05);低剂量CT扫描的毛刺、磨玻璃影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9、3.9813, 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均能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 但相比而言低剂量扫描在控制辐射剂量方面效果更为确切, 建议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肺结核;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胸部扫描;低剂量胸部扫描;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17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 肺结核患病人群也相对较多, 近几年来国家针对肺结核的防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但肺结核问题依旧严重。从临床来看, 肺结核患者群体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居多, 疾病类型则以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为主[1-3], 免疫功能下降则是导致肺结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而言, 通过科学有效的早期诊断并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 肺结核患者普遍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这也对临床诊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螺旋CT是当前医疗体系下针对胸部疾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测手段, 通过高密度及空间分辨率的优势, 不仅能够实现定量、定位诊断, 同时能够结合病变特征作定性诊断[4-6];但CT常规剂量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对被检测者的潜在威胁相对较大, 为将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最大化, 作者将对科室过往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通过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 剖析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价值, 现将研究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3例、女27例, 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47.7±8.3)岁。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纳入病例均经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均为初次就诊并在参与研究前未系统接收抗结核治疗;患者年龄≥18岁且<75岁;满足研究调查的基本要求。
  1. 2. 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臟器功能障碍的患者;胸部手术史患者;胸部恶性肿瘤及胸部先天发育异常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依从性差的患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16排螺旋CT扫描, 检查前向患者介绍检查过程的具体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呼吸方式, 并按照CT检查要求取出扫描范围内的金属异物;研究所使用的设备为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 具体方法为: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 进头, 而后示意患者将双手上举, 将十字光标定位于胸骨柄, 以常规扫描模式由肺尖以上至膈肌以下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250 mAs, 层距/间距5 mm/5 mm。螺距0.985∶1, 重建层厚1.25 mm, 间距0.625 mm, 进床速度13.5 mm/rot。低剂量扫描方法的范围和定位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 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10 kV, 管电流25 mAs, 层距/间距5 mm/5 mm, 螺距1.375∶1, 进床速度13.5 mm/rot;待患者进行吸气及屏气后进行常规扫描, 扫描时间6 s, 各项检测工作完成后, 将重建图像上传, 并借助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由不同的角度对患者的病灶数目、毛刺、结节、磨玻璃影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
  1. 4 观察指标 ①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②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③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病理结果显示纳入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为肺结核;常规剂量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55/60), 与低剂量CT扫描的90.00%(54/6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1, P>0.05)。
  2. 2 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较 低剂量CT扫描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病变显示比较 肺结核的CT征象有:毛刺、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胸膜粘连;常规剂量CT扫描显示病灶数目162个, 其中毛刺98个、结节67个、空洞83个、实变76个、磨玻璃影96个、钙化102个、胸膜粘连92个;低剂量CT扫描显示病灶数目152个, 其中毛刺75个、结节60个、空洞73个、实变70个、磨玻璃影73个、钙化96个、胸膜粘连90个;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的结节、空洞、实变、钙化、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6、0.3229、0.0234、0.0013、0.1885, P>0.05);低剂量CT扫描的毛刺、磨玻璃影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9、3.9813, P<0.05)。   3 讨论
  人体各个组织的厚度和密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X线透过率也有不同, 螺旋CT也基于该理论进行成像, 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得到最终的体层图像。在医疗卫生水平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CT设备及技术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多层螺旋CT现已成为临床上多种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 并以其短时间操作、图像分辨率高、组织对比清晰等优势取得了显著的临床价值[7]。在肺结核的诊断中, 螺旋CT对患者的肺窗、骨窗和纵膈窗能够对骨骼病变、纵膈病变和肺内病变进行针对性观察, 并对扫描范围内的结构和病变特征予以显示[8, 9];在扫描完成后通过多平面重建处理, 也能够帮助临床医师从各个角度对肺内病变进行观察。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为多态性、多灶性[10];由于肺结核肺炎、肺炎和真菌感染在影像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叠效果,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尚须结合临床对形态学特征作出全方位的鉴别[11]。
  螺旋CT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等胸腔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 但常规剂量检测时所形成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因此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潜在风险较大;临床统计显示:X线片的辐射剂量在0.3~0.55 mSv之间, 而常规胸部CT的辐射剂量最高可达到27 mSv, 相对于X线检测有明显的提升[12, 13], 这也对其临床价值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也被部分患者所抵触。结合过往工作经验来看, 螺旋CT的辐射剂量与扫描时间、管电压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随着扫描时间的增加, 辐射剂量则会呈线性提升;如果能增加扫描螺距, 则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来看, 低剂量CT扫描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减轻螺旋CT扫描对患者健康的潜在风险。相应的由于辐射剂量的降低势必会对图像噪声造成不良影响, 特別是对于低对比密度组织显示方面更加直接。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的结节、空洞、实变、钙化、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的毛刺、磨玻璃影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侧面反映出低剂量扫描虽然能够显现大多数病变, 但对于毛刺、磨玻璃影等密度较低的病变, 在显示的清晰度方面相对较为欠缺。研究对不同剂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了比较, 结果提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数据比较表明, 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准确率并无明显变化, 但低剂量CT能够明显的降低辐射剂量, 不仅安全性更好同时也更能为患者所接受, 在临床推广上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 16排螺旋CT是当前医疗体系下诊断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对于常规剂量扫描而言, 低剂量扫描不仅能够取得相似的诊断效果, 同时能够降低检查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更符合现代医学理念, 方法经临床研究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全禄, 杨晓萍, 张翰弘. 女性更年期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1):36-40.
  [2] 望云, 范丽, 李清楚, 等. 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MDCT表现鉴别诊断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1):44-49.
  [3] 孙元春.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8):133-134.
  [4] 陈英育, 陈奕鹏, 宋国亮.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 2017, 28(6):941-943.
  [5] 华奇峰, 胡爱荣, 张叶娜, 等. CT应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肺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0):2241-2244.
  [6] 李亚威, 张福芝, 吕平欣. 18F-FDG SPECT/CT与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现代肿瘤医学, 2017, 25(10):1615-1618.
  [7] 张顺玉. X线、CT联合检测对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4):112-113.
  [8] 贾胜利. 低剂量螺旋CT在成人肺结核病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河北医科大学, 2015.
  [9] 汤莉, 张来安, 李继兵, 等.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核患者复查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学, 2015, 43(3):274-277.
  [10] 王朝军. 矽肺并肺结核16例的临床特点及CT影像表现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2):61-63.
  [11] 李军. 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7):99-100.
  [12] 鲁俊, 刘金成, 彭述文. 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2):371-372, 379.
  [13] 孙广波. 胸部X线和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7):86-87.
  [收稿日期:2019-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4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