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价值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低血糖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96.00%,相对于对照组84.00%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6.00%,干预前空腹血糖为(2.45±0.63)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51±2.12)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3.12±0.56)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03±0.73)mmol/L,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稳定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 门诊;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b)-0126-02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疾病,治疗不及时会损害多个器官以及系统,多数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较低,难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高,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1]。该次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最小3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5.5±6.5)岁;病程范围1.5~23.6年,平均病程(12.55±3.05)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最小40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6.5±6.5)岁;病程范围1.8~24.1年,平均病程(12.95±4.15)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依从性均较高;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脑血管疾病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谨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
  1.2.2  观察组的干预方式为预防性护理干预  ①强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的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治疗的信心。向患者家属讲解还可提高其配合度,有助于患者家属尽快掌握低血糖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进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②心理护理:患者会由于疾病因素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其加强沟通交流,安慰并鼓励患者,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告知家属与患者加强沟通,以此来缓解其不良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2]。
  ③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多进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可稳定血糖水平,建议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治疗顺利实施。
  ④用药护理: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还要服用其他药物,护理人员要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叮嘱患者谨遵医嘱服用药物,降糖药剂量需要在科学监测下进行适当调整,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剂量、作用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其正确用药,对于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告知其正确的注射以及保存方式,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3]。
  ⑤监测护理:加强监测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病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计划,对于初期服用降糖药的患者或者调整剂量的患者要增加监测频率,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后可给予高效且准确的解决办法。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效果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分析。血糖控制效果包括显效: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正常,血糖以及尿糖水平均得以控制;有效:患者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各项生化指标接近正常;无效:血糖水平无改善且各项生化指标无好转[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相较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2例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4.00%;对照组8例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χ2=4.000,P=0.046<0.05)。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危害,发病原因多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对其健康影响较大,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若血糖超出合适范围会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常规护理虽然有助于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可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但未对并发症以及用药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会由于饮食不规范或者用药不规范导致病情难以控制,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6]。而预防性护理的实施主要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内容较多,通过对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患者了解疾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明确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而不断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患者家属的配合度也会不断提高,患者家属对低血糖的发生状况与解决策略进行掌握,可对患者控制血糖进行合理指导,可降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并发症也会逐渐减少。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以及紧张情绪,建立治疗的信心,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饮食护理的实施可讓患者了解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为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并给予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可稳定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治疗顺利进行[7]。加强用药护理可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在科学监测下对降糖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可保证血糖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出现,长时间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保证正确的注射方式与保存方式,进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监测护理的实施主要对患者的病情、服药后反应以及血糖控制效果进行监测,可帮助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降低低血糖引发的昏迷现象。研究中护理后血糖明显改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这与姜海荣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将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还可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  何浩,夏杰玲.炙甘草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04-205.
  [2]  陈冬梅.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159-160.
  [3]  刘华.门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69-171.
  [4]  侍凤清.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34):156-158.
  [5]  王敏,于玲.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并发低血糖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64-165.
  [6]  赵爱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57-158.
  [7]  张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10-211.
  [8]  姜海荣,齐宝琴,张令军,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8-79.
  (收稿日期:2019-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09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