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足口病674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兰英

  作者单位:132606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卫生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67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74例中,男364例,女310例。病程5~7 d,最长9 d。发病年龄:0~1岁(含1岁),42例(占6.23%);1~2岁(含2岁),114例(占16.91%);2~3岁(含3岁),199例(占29.52%);3~4岁(含4岁),227例(占33.67%);4~5岁(含5岁),55例(占8.16%);>5岁,37例(占5.49%)。最大年龄27岁。幼儿园托管412例(占61.12%),其余为散居儿童。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多见,7~8月份达到高峰。
  2临床表现
  2.1一般表现249例(占36.94%)发热,其中177例(占71.08%)低于38℃;38℃~39℃ 57例(占22.89%);高于39℃ 15例(占6.02%)。发热持续时间1~5 d,平均2~3 d。热型不定,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咽痛、全身不适,少数患儿有流涕、腹泻、呕吐、虚脱无力等类似感冒症状。
  2.2口腔表现593例(占87.98%)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分布于颊黏膜、软硬腭、舌唇及牙龈黏膜,以颊黏膜。软硬腭多见,病变初期为口腔内可见1~5 mm大小的黏膜疱疹,边缘充血。黏膜疱疹1~2 d破溃,形成表面覆盖黄色假膜的小溃疡,大小从针类至绿豆大小不一。数目有数个,数十个不等,部分融合成片。溃疡表现明显,患儿有流涎、拒食等,严重时颇似疱疹性口腔炎,但其病程较短。
  2.3皮疹表现100%患儿均有皮疹,88%的皮疹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皮疹初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24 h后转为疱疹,多发生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面厚而受到摩擦的部位。典型者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疱性皮疹,直径多在5 mm左右,疱液量少,浑浊,周围伴有红晕,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轻度痒感,疱壁较厚,不易破溃。128例(占18.99%)患儿臀部和膝部可见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疱疹3~4 d疱液吸收,5~9 d皮疹变硬,再过一周左右变硬皮损脱落,皮肤颜色一致。
  3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674例,377例(占55.93%)白细胞总数正常;141例(占20.92%)白细胞总数升高;134例(占19.88%)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心电图检查465例,17例(占3.65%) ST-T段改变,279例(占60.00%)窦性心动过速。肝功检查465例,碱性磷酸酶升高362例(占77.85%);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20例(占4.30%),心肌酶检查465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269例(占57.85%)。
  4治疗及转归
  本病由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症状较轻者口服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发热患儿及症状较重者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加入液体静脉滴注,高热不退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及电解质,继发感染者联合用抗生素,口腔轻度溃疡者局部用康复新、金因肽。经治疗后,本组674例患儿均痊愈。其中3例转为重症和心肌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果糖等营养心肌治疗一周,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提示本病常伴心肌损害,合并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高。
  5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组16型)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王晓华[1]等报道,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发生一起累计千人的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大流行,并发病毒性脑膜炎14例,病毒性心肌炎12例,其中暴发性心肌炎4例在短时间内死亡。本组有3例合并心肌炎。故诊疗经过中应进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以免漏诊心肌炎。
  该病的潜伏期为2~10 d,平均3~5 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自咽部排除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除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刘维婵.小儿手足口病并暴发心肌炎4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4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