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好新时期军队驾驶员心理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磊 林泽培

  军人特有的心理素质是其认知、情感和科学态度的综合反应,是支配和影响军人行为的一种显形的精神心理状态。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具备与之履行使命和遂行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军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对多重安全威胁和非战争行动任务,担负部队运输保障任务的重任,职业的行为特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突发性和风险性,尤其是驾驶员队伍的心理素质关系到部队安全稳定大局,关系到运输保障能否发挥最大效能,满足平、战时的部队运输保障需求。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具备较强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管控能力,对于行车安全尤为关键。
  驾驶员心理健康的维护,要依靠心理调试。从心理发展来说,心理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外部调控和自我调适,最终适应环境。
  通过心理训练,提高驾驶技能和熟练程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既有一定的智力活动,又有大量的操作活动,完成驾驶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体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运动能力。如控制的精确性、四肢运动协调能力、定向反应能力、反应时间、手臂稳定性等,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将心理学知识融入驾驶技能训练中,遵循军车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制定训练方法,可使官兵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快地熟练掌握驾驶技能,达到人与车辆的和谐统一。
  通过心理训练,提高驾驶员心理健康水平。军车驾驶员承担着繁重的驾驶任务,要求驾驶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培养驾驶员接受交通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遇到危险信息刺激时,驾驶员容易处在强烈的应激状态下,严重者可以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就要利用心理训练、情绪调节、沟通交流等方式,调整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耐受能力,维护好驾驶员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训练,预防车辆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原因,即人、车、路。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又是主要因素。实践证明:驾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对安全行车起促进作用;不良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不仅对安全行车起干扰、破坏作用,甚至还会诱发交通事故。
  驾驶员应重视自身的潜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加强自我觉察意识,掌握自我调适、自我平衡的方法,提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
  培养理性的认知方式。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变换角度看问题,尤其要培养自己关注事物积极因素的思维习惯,逐步建立和持久地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还要学会接受现实,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学习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适应环境,尽可能地去改变不良状况,还要树立在逆境中磨砺自己的意识,树立合理的目标,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实施有效的情绪调控。调控情绪的一般方法有3点:首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学会引导反应过度的情绪;第三是对自己处理不了的情绪,要懂得寻求外因渲泄与疏导。
  尝试积极的应对策略。当驾驶员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应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较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寻求帮助、改变不合理观念等成熟的应对方式,尽量避免采用退避、自责、幻想、依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去应对困难和挫折。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化解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军车驾驶员,应培养自己健康的交往态度,增强人际交往的主动性,锻炼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建立积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