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100例的护理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后璇 岳金静 张瑞芳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中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率为95.0%,显效为4.0%,有效率为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其中痊愈率为50.0%,显效为10.0%,有效率为34.0%,无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提示高质量的护理是成功治疗的保证。
  关键词 中药组方 慢性咽炎 护理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多见于成年人。中医认为本病以虚症居多,治疗关键在于扶正固本。2009~2010年收治慢性咽炎患者100例,采用中药组方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实验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32~63岁,平均47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6~59岁。
  治疗方法:2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中药组方治疗,方药组成:生地15g,玄参12g,生甘草10g,黄芩10g,连翘15g,桔梗10g,牛蒡子10g,马勃6g,僵蚕15g,麦冬12g,板兰根15g,薄荷6g。水煎2次500ml,兑匀,早晚各服250ml,3剂为1个疗程,用药1~2疗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
  
  护 理
  心理护理:该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疼痛等,这些不良心情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理解和关心他们,耐心讲解慢性咽炎的发生、治疗和预后等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休息与饮食: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18~20℃,湿度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或者可以在室内放一个空气加湿器。如果没有开窗的条件,趁中午休息时间要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饮食,忌食烟、酒、姜、椒、芥及一切辛辣之物。《顾氏医案》:“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故多食富含津液的食物和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比如猪蹄、鱼、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早晚用淡盐水漱口,为咽部杀菌、清洁和湿润,改善咽部的环境,预防细菌感染。
  治疗护理:①护理观察要点: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如患者咽部微痛感、刺激感等临床症状有无好转,检查咽部黏膜充血、肥厚、干燥或萎缩等表现是否减轻,咽部黏膜是否恢复正常。②护理观察标准:症状、体征减轻为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为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健康教育:做好健康宣教,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坚持户外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以解除咽部瘀血和减轻炎症。嘱患者注意保暖防寒,预防感冒,戒除烟酒,减少咽部不良刺激。尽量避免粉尘刺激和接触有害气体,在有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环境中工作者应戴口罩。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结 果
  通过治疗和护理观察,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率为95.0%,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其中痊愈率为50.0%,显效率为10.0%,有效率为34.0%,无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 论
  慢性咽炎属中医“咽痛”、“慢喉痹”、“梅核气”等范畴,是由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扰,致咽喉部津液失养所致,多采取生津滋阴,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
  本组方中,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麦冬味甘微苦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专治肺胃阴虚之症;玄参味甘苦咸、微寒,入肺胃二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喉功能;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同生甘草配用,可泻心肺之火;连翘苦微寒,入心肺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薄荷寒凉,入肺肝经,有宣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之效;牛蒡子苦寒,入肺胃二经,有疏散风热,清肺而利咽喉;马勃辛平,入肺经,用于风热郁肺咽疼、音哑;僵蚕味咸辛平,入肺肝胃经,能祛风化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板兰根苦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妙用;甘草味甘辛平,能清热解毒泻火;桔梗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利咽祛痰功用。综观本方,可使咽部津液得生,相火得降,咽痛得解,充血得消,临床总有效率达100%。
  本研究显示,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利用该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明显高于其他综合治疗方案,具有廉价、有效的特点,能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燕燕,蒋腊梅.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4-125.
  2 丁淑华,席淑新.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78-3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