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其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耿嘉 王向鹏 杨智勇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其处理。 方法 总结50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脑血肿(18.00%)、呼吸道并发症(10.00%)、面神经麻痹(30.00%)、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8.00%)以及切口区皮下积液(2.00%)等。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激素使用、鼻饲、抗生素使用、康复训练、清洁换药等处理,50例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 根据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案,在并发症早期阶段进行合理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并发症;处理
  [中图分类号] R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042-02
  听神经鞘瘤属于临床上较多遇到的一类颅内良性肿瘤,其起源于神经鞘瘤膜细胞。听神经鞘瘤占到颅内肿瘤比例的7%~10%,占到桥小脑角肿瘤的80%[1]。由于听神经鞘瘤处于后颅窝桥小脑角(CPA)区,因此多会累及患者的面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听神经鞘瘤较多采用的手术方案为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该术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面神经并切除肿瘤病灶,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小[2]。但是,由于手术的部位较深,在进行操作时可能间接使脑干的功能受到影响,有较大的危险性。此外,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较多,常见有中枢性呼吸、心率、血压的改变以及意识障碍等[3]。因此,对于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其处理,该研究就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共纳入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50例,均为该院收治入院的手术病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检测,结果证实存在听神经鞘瘤,术后进行病理检测,确诊为听神经鞘瘤。患者手术方式均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听神经瘤切除术。5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9±8.5)岁。临床症状:耳鸣、听力下降35例;听力丧失5例;面部麻木19例;后组颅神经损害13例,轻度面瘫5例,脑脊液漏3例。听觉诱发电位和电听力测定结果显示听力均减弱。
  1.2 治疗情况
  5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在术后10~12 h内发生继发性颅内血肿,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术后第12天症情平稳;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于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第21天出院;4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再次缝合后术后第20天患者患者切口恢复良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呛咳;5例患者出现面瘫,因处理得当未发生口腔炎。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2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1 脑水肿、脑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术后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血压、呼吸、心率等变化。该组2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术后3~12 h内发生血压升高、呼吸深慢、心率减慢,同时伴有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症状。后经过CT复查,有5例患者诊断为颅内血肿,并立即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有4例患者诊断为脑水肿,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药及糖皮质激素后,症情得到控制。见表1。
  2.2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由于听神经鞘瘤向下生长,能够造成后组颅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吞咽障碍、饮水呛咳等情况。对于手术患者,均应该在术后指导进食与饮水,防止呛咳或误吸的发生。对于吞咽功能没有恢复的患者,可考虑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肠内营养。该组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的第1天发生不同程度的呛咳,均给予留置胃管,鼻饲进食。在术后的第2周,2例患者均恢复吞咽功能,后撤除胃管,给予流质饮食。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后感染控制。见表1。
  2.3 面神经麻痹的预防及处理
  引发面瘫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肿瘤压迫、术中直接损伤或手术时牵拉面神经所致,因而常表现为保留了面神经而实际上有面瘫。因此,对于发生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应当在术后早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弥可保、苏太生等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该组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3 d内发生面部麻木情况,有5例发生面瘫,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好转。见表1。
  2.4 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
  研究显示,脑脊液漏的高危时间是术后的3~10 d,脑脊液漏属于听神经瘤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30%[5]。脑脊液漏能够引发患者发热以及脑膜刺激征等。一般情况下,脑脊液漏的发生与手术缝合不严或放置引流管处留置线缝合不密有关,一般可以加缝1针或2针、延迟拆线以及加压包扎治愈。该组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过上述处理后,效果满意,均顺利出院。见表1。
  2.5 切口区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最为多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听神经瘤的生长过程中,肿瘤能够对周围神经结构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发生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及脑干、小脑的功能障碍,脑脊液循环受阻而发生颅内压增高[6-7]。由于肿瘤的位置离脑干、重要的血管及多组颅神经较近,加上手术区域及视野较小,手术难度较大[8]。因此,手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而对于患者术后,应该进行严密的观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此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以及控制肺部感染,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并加强功能锻炼。发现并发症后,立即进行正确的处理措施。上述方法均是提升手术成功率以及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关键。该组通过对20例患者实施上述对照组处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最短为21 d,最长为48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早期发现、预防、处理并发症,给予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争取到患者的配合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Charalampakis S,Koutsimpelas D,Gouveris H, et al.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removal of sporadic vestibular schwannoma via retrosigmoid-suboccipital approach: curre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2011,268(5):653-660.
  [2] 朱兴宝,罗俊力,刘云,等.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附10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7):401-404.
  [3] 尹春,高广忠.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鞘瘤22例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72-373.
  [4] 陈为为,冯春国,程宏伟,等.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策略[J].安徽医学,2013,34(6):698-700.
  [5] 曲彦明,刘海龙,张宏伟,等.外展神经鞘瘤一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8):816.
  [6] 谭国伟,王占祥,郭剑峰,等.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2):1243-1245.
  [7] 罗正祥,赵鹏来,杨坤,等.改良乙状窦前经部分骨迷路入路的显微解剖[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3):261-264.
  [8] 吕波,冯春国,程宏伟,等.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脑池段及内听道段面神经的显微解剖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7):731-732.
  (收稿日期:2017-07-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440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