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文刚 刘建 耿翠芳

  摘要 目的:研究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视疲劳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视疲劳患者1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给予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5次/周,2周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2周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0.00%,显效率分别为27.63%和2.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视疲劳在疗效上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于视疲劳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其对视疲劳的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穴位按摩;熏洗;视疲劳
  视疲劳是指视觉器官长期过度紧张,活动超过其代偿能力引起的眼部及全身的一组症状,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包括眼部、体质、精神和环境因素,属于身心医学范畴。临床上又常称为视疲劳综合征。关于视疲劳的病名,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相关的描述,但视疲劳症状与祖国医学的“肝劳”、“眉棱骨痛”等病症密切相关。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孙思邈则对“肝劳”做了如下描述:“其读书、博奕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也有学者认为视疲劳与“目干涩昏花症”比较相似。对于发病原因,《医学入门》认为“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奕伤神,皆伤目之本”。《审视瑶函》则进一步阐述为“心藏乎神,运光于目,凡读书作字,与夫妇女描刺,匠作雕蜜,凡此皆以目不转睛而视,又必留心内营。心主火,内营不息,则心火动,心火一动,则眼珠隐隐作痛”。现代中医眼科认为引发本病的基本病机有以下两种:一是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以至目中经络涩滞,发为本病;二是劳瞻竭视,筋经张而不弛,肝肾精血亏耗,精血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发为本病。现代社会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性视频终端的应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疲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可以较好地改善视疲劳症状。为探索该疗法改善视疲劳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视疲劳患者151例,进行临床研究,并设立了玻璃酸钠滴眼液组进行对照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部分用眼较多的人群进行视疲劳相关检查,对于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有关视疲劳诊断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相关的临床观察。
  纳入标准:①符合视疲劳诊断者;②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患者积极按疗程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视疲劳诊断标准者;②有其他影响治疗的眼部疾病的患者,且治疗后该眼部疾病无法治愈的;③治疗过程中突发其他疾病,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④疗程不全的患者。
  病历资料:151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2~62岁,平均(31.92±8.93)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68±2.74)个月;对照组75例,男33例,女42例,年龄23~65岁,平均(38.48±11.36)岁,病程1~15个月,平均(5.74±2.53)个月。
  治疗方法:①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组:对该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首先进行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取风池、攒竹、坎宫、印堂、睛明、四白、太阳、承泣、鱼腰、迎香等穴,采用按揉、抹法、一指禅偏锋推手法进行推拿按摩治疗,15min/次。之后,我们使用中药离子喷雾器进行中药熏眼。将医用纱布浸泡在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丹参、泽泻、茯苓、当归、桃仁等中药药材的水煎液中。每次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轻轻闭起双眼,然后将薄荷、冰片放在纱布上,位置相当于双眼及四周,再取一块纱布覆盖于其上。此后,将中草药离子喷雾器喷雾口放在距离患者双眼20~30cm处,使加热的蒸汽缓缓喷在患者双眼的纱布上,整个喷雾过程20min。对于纳入治疗组治疗观察的患者,我们选取固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眼部穴位按摩制度》进行操作,在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时由于每例患者对于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同,除中草药离子喷雾器喷雾口距离患者双眼距离不同外,其余均按照《中药熏洗治疗眼部疾病的制度》进行操作。②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4次/d,1滴/次,滴眼。
  疗效判定标准:由于国内外均没有对于视疲劳的疗效评定标准及严格的视疲劳治疗量化表,对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如下:治疗前后从视物模糊、视物不能持久、眼胀、眼及眼周酸痛、眼睑自觉沉重、结膜慢性充血、灼热感与干涩不适、异物感、畏光流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其他全身不适等方面对症状进行评分。①无症状0分;②偶尔(每周≤3次),休息后可缓解1分;③经常(每周>3次),与用眼时间长短有关,影响生活及工作2分;④持续,与用眼时间长短关系不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3分。治疗前后按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治疗前总分值-治疗后总分值)/治疗前总分值×100%。①显效:≥70%;②有效:30%~70%;③无效:<3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中的非等级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0.00%,显效率为27.63%和2.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视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疲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讨论
  视疲劳多发生在长时间持续或者累计用眼过度的人员,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大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享受”各种视频终端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视觉问题,因过度用眼,导致阴血损伤,从而引起本病的一系列症状。眼科门诊遇到越来越多的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阳性症状患者,一般这些患者多数都属于视疲劳范畴。
  视疲劳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肝劳”的范畴,孙思邈曰:“其读书、博奕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对于发病原因,《医学入门》认为:“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奕伤神,皆伤目之本”。《审视瑶函》则进一步阐述为“心藏乎神,运光于目,凡读书作字,与夫妇女描刺,匠作雕蜜,凡此皆以目不转睛而视,又必留心内营。心主火,内营不息,则心火动,心火一动,则眼珠隐隐作痛。”
  我院眼科采用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首先进行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按如下步骤进行治疗:按揉风池穴,开天门,推坎宫,中指揉印堂,按揉睛明穴,一指禅偏锋推眼眶联合中指揉迎香穴,15min/次。①按揉风池穴: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具有祛风解表、平肝熄风、清热明目、健脑通络的功能,可以改善头痛眩晕和视物疲劳的症状。②开天门:又名“推攒竹”,《保赤推拿法》记载“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中医认为,位于额头正中线上的天门是元气出入的门户,打开天门,有助于帮助人体吸收天地之间的“灵气”,从而滋补精气,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此外,天门又名攒竹穴,就像扎了一捆小竹竿一样,可以过滤掉下方传来的水湿之气,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眼部和头面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③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具有舒缓情绪和改善眼部慢性充血的作用。④中指揉印堂: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头晕头痛、眼部充血红肿及其他眼部不适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⑤按揉睛明穴: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穴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1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按摩睛明穴对于多数眼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⑥一指禅偏锋推眼眶(睛明穴搭配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联合中指揉迎香穴,可以明目开窍,进一步缓解视疲劳症状。
  穴位按摩之后,我们使用中药离子喷雾器进行中药熏眼。《黄帝内经》有“五劳七伤”之说,其中“久视伤血”,而“肝得血而能视”。另外,双眼虽由肝所主,但与肾的关系也很密切,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精充足才能司目明,所以视疲劳多属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故熏洗中药以滋补肝肾之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方中重用熟地为君药,人之既生,以后天生先天,全赖中宫输精及肾,而后肾得补益;臣以山茱萸温肾补肝,补子正以实母,又可防肝木盗水之气,山药健脾滋。肾固精,补脾土,启水津以及肾,二药与熟地相结合,三阴并补,以求补先天之本;佐以牡丹皮清泄肝火,虑有形之水质不化,则无形之水津亦不能生,尤妙茯苓、泽泻,化气利水,以泻为补,虽非生水之正药,而实滋水之要药。考虑到“久视伤血”、“久虚必瘀”,我们辅以活血养血的当归、桃仁、丹参,加强疗效。薄荷为外障眼病的常用药,疏肝开郁、调畅气机、清头明目,同时薄荷含丰富的挥发油,外用能使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舒适感,还能麻痹神经末梢,可以有效缓解视疲劳产生的眼痛、眼胀、眼痒症状。冰片对于胃肠道、血脑屏障、皮肤、黏膜等的促透作用报道近年来较多,因此取其增加熏眼药物的透皮作用,体现了冰片的“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本草衍义》)的特性。眼周穴位按摩后配合熏眼,既使眼周局部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眼周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加强眼肌的调节功能,消除眼肌过度紧张,松弛眼肌的痉挛,恢复眼肌弹性,又可通过经络循行,调动全身气血上注于目,使目得气血濡养,起到缓解或消除眼疲劳的作用。
  由于视疲劳为多因素疾病,治疗上除局部用药、局部治疗以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生活方式、工作量等给予合理的指导。现阶段,西医治疗方法偏重眼部对症治疗,并且比较重视治疗合并发病的各种其他眼科疾病,往往认为这些合并的眼病为视疲劳的主要因素。也有部分患者自行购买或违反医嘱长期频繁使用缓解视疲劳的滴眼液,但长期使用并不能完全消除眼睛疲劳等症状,更有甚者以为患了结膜炎,盲目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其中的防腐剂及药物的毒性反应可对泪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再加之频繁滴眼不断地冲刷、稀释泪液,影响泪膜的眼表黏附功能,使泪膜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本研究采用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视疲劳,结果表明,本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安全,提示眼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视疲劳的疗效确切,且相对于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运用祖国医学整体的观念,在治疗上针对整体和眼部局部的病症加以干预,就更能显示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机体对用眼环境的适应能力,消除或缓解眼部及全身的不适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772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