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素质教育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应是具有前瞻性、理性、良性的教育。他是德、智、体三方面的结合,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 智力开发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95-02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潜在动力。因而,他们品质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的大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时下“素质教育”正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今天我们不妨把话题展开来,素质所包容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德、智、体三个方面。德是人格是做人的准则,智是知识、是技能、是德的延伸。德、智、体三方面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而其中德是根本,一个好的人格和怎样学会做人,可以说是一个孩子人生成长的框架,是他做人的准则和信条,是可以使之受益终生的根本。其他的靠他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填加,而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和训教,将是孩子良好的人格形成的关键。可见父母在这一环节中角色的重要性。现如今,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使得许多年轻的父母们都乱了方寸,德育教育似乎已无足轻重,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发智力的酣战中去了。当触壁回首的时候,孩子心灵里那片德行的沃土却早已荒芜失垦了。
  日前,我在一家餐馆看到这样一幕:几个稚气未脱的初中学生围坐桌前,在烟雾弥漫中拼酒取乐。我出于猎奇就与他们攀谈了几句,我试着问:你们还是学生吧,拿着父母的钱到这里来消遣,觉得合适吗?其中一个男孩很干脆的回答了我:“他们是我爸妈嘛,花他们的钱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呢?”旁边的一个女孩觉得“不够劲儿”,又补充了一句:“谁让他们生我来着,生我就得满足我的一切。”接着几个人相视哄笑。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我顿时语塞,心里着时一震,这就是咱们的新生代吗?
  现如今,孩子在德育方面欠缺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来自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们的放任。时下随着外来生活观念浪潮的涌入,生活空间的日趋多样化,这一切似乎唤醒了那些红男绿女尘封已久的芳心。纷纷毁弃前约,进行家庭的重组,孩子自然成了他们推来弃去的附产品,有的成了单亲家庭,有的被遗弃到祖父母那里,想一想,隔代人又怎能肩负起这沉重的抚养和教育工作呢?在一个孩子最需要父母关怀,最需要父母在他们心理播种爱心的时候,失去了他们。试想他们的人格又怎能健全,德才又从何谈起,据悉,中小学校有这样家庭的学生并非个别,老师反映,这样的学生性格都比较怪癖,好斗,对一切都充满抵触和不信任,很不容易沟通,最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吝啬爱的父母种出的苦果。
  另一类就是爱之切,所带来的隐患。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但绝不是上帝,而有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孩子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整个把孩子装在蜜罐里。在孩子理念中觉得什么样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必须满足的。不知被拒绝为何物,自然而然专横自私的习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滋长起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当然,给孩子加压、加量,固然是一种智力开发,但如果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成正比那就错了。实际上这完全是拔苗助长,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就像有一定载重量的“汽车”,而中国的初级教育就似往那“车箱”里尽可能的添加重物,直到超出“车子”的负载而导致崩溃倾覆。反之,如果“顺其自然”的往前跑,并时刻注意给油箱加油,那车子将会跑得更稳、更快、后劲更足。
  全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确几乎都在说一句话:“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要你做。”这句近乎国民共识的话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真正隐患。有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外,甚至柔弱的身体连正常的学业都无法完成。据资料显示,反映耐力素质的千米跑速度整体统计每况愈下。少儿肥胖体型日趋增多。近视眼发病率为45%。2008年北京、辽宁、河北、四川等地学生体质没有障碍的仅有20%(以上材料摘自有关报刊)。这些数字给了我们一个极大的触动。想想看爱心是教育的根本,但这种畸形的爱却成了扼杀孩子命运的原动力。能否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孩子去磨炼,不值得中国国民深思吗?
  据科学家考证:儿童在13岁之前是脑细胞接受外部知识最敏锐的时期,也是接受力、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同时也是人格形成和趋于完善的时期。而在这个辉煌的黄金时期,我们是把一些看似重要的“糟粕”灌输给他,了以填充呢?还是把一些精典的智慧传授给他,指引人生呢?当然后者是最佳方案。
  首先从形象思维入手。声音和视觉形象是孩子了解外界知识的主要媒介。自然、音乐和绘画便成了陶冶孩子性情的最佳手段。音乐必须是经典音乐,这样让孩子在优美乐曲所构筑的氛围中得到心灵的升华。不必刻意让他欣赏,只需在其玩耍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让他融入这个空间。
  至于绘画应在孩子幼儿期视觉能力健全开始就让他去感知各种人为的颜色,以促进其感知力和辨析力的发育。大一点可以带他到大自然中,去有意识的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各种形状。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自由的表现和记录下来。此时,家长或老师只能处于客体位置,建议和诱导。再有观看古今中外各类绘画、建筑和雕塑,让他理性的思维在大师的作品中得到激发。使审美的意趣作用于正待形成的性情。自此一个敦厚、优雅的人格种子就在潜意识中种下了。
  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之后,其它理念的知识才可以引入。孩子5岁的时候,抽象思维开始发育,记忆能力开始进入第一个高峰期,这时德智并进的开发就应恰当的进入了。有什么方法既能开发智力,又能在日后成长中终身受益呢?有的。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就已采取了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国学教育。在国学教育中所选取的通常是《弟子规》、《论语》、《孟子》、《老子》等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的终生力作。书上面对人生哲理、处事作人都作了精典的阐示。这些思想勿须孩子理解,只需他记录在档。长期大量的读诵和记忆,拓开了孩子大脑的容量,使他成为一个良好的、承载知识的载体。渐渐的,稳重、有耐力和自发学习的品格在不断的学习中就逐步练就了。
  教育是用心、用爱和理性的综合产物。仅仅有心、有爱、有理性就可以吗?还需要拓展开来,让所有的国民都去认知并达成共识。给教育、给孩子一个有着新鲜空气的求知环境,让那些充斥着黄、赌、毒以及暴力的影像、文章和音像都统统从孩子的感观世界里消失吧!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传媒工作者、有良知的国民都不希望我们的新生代成为道德败坏、智能低下的一代。
  以上是从素质的几个方面进行的浅析,基本道出了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些误区。孩子是未来,就像一片片茁壮成长的幼林,他们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生态平衡。抓环保就要从心灵的环保抓起,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更是如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