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后勤管理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普及态势越来越广泛,高校的后勤管理的服务对象基数也越来越大,新时期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维护高校一切其他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障,是承载着高校师生科研、教学、生活、学习以及业余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离不开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建造“双一流大学”为改革目标,全面探寻一条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后勤管理体制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后勤管理;改革
   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后勤管理工作在促进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稳步进行,维护高校基础工作需求,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新时期的市场竞争趋势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化结构改革的重要变革,随着高校工作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创建一套全新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一、 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事实上,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社会化变革已经历经几十年,在这个时期内,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扩大教学规模、提升办学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时期下,我国教育改革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然而绝大多数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依然保持原有的运行机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执行效率上都没有较大的突破,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软件服务水平、社会服务领域以及科学研究方面都不能与新时期下的市场竞争机制相匹配,无法适应当前我国全新形态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够释放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全部潜能,这种“自闭式”的后勤管理工作不能够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后勤管理工作的公益性与经济社会的利益性难以达到平衡,因此,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无论在运行机制上还是管理体制上都缺乏一定的统一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缺乏一定保障机制的后勤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高水平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运行机制上还缺乏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可以帮助工作者作出科学、迅速、合理的工作决策,能够有效兼顾高校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数字化平台构建的缺失致使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发展活力。
   2.2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建设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主要以社会用员工为主,编制内的后勤管理职工逐年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受到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高校的办学经费制约,然而归根结底在于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缺乏人力资源培养和建设过程。人力资源建设的缺失能够造成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人力资源梯队建设不合理,从业人员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相关政策和行政法规的认识,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
   2.3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教育资源的不断拓展,多数高校呈跨越式发展,高楼林立的新校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校区面积的增加给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职工待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种断崖式的发展使得高校的后勤资源很难满足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2.4高校后勤管理在住宅建设和管理工作面前矛盾巨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新晋教职工逐年增加,而離退休人员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日益增加的在职人口都给高校住宅建设提出了很大的难题。目前,我国的高校住宅区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福利化管理模式,加之高校住宅区的人口复杂程度增加,且并不能够完全按照政府相关的物业管理规定实施物业管理,这些都给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矛盾。
  三、 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3.1构建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需因校制宜,依照本校所处区域的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实力为依据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以服务为核心,凸显高校管理工作的职能主体,运行的模式要以资产运营为发展手段,建立综合性的后勤服务保障管理模式。例如:引进互联网技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机制设计,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有效化。
   3.2结合人力资源体制,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入结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来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首先,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国家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为指引,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帮助高校解决人力资源结构不稳定、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不一的困境;其次,强化后勤管理队伍业务培训。高校要为后勤管理员工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多种类的相关管理业务培训,保障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整体管理理念有着质的飞跃。
   3.3合理调配高校后勤管理资源。
   高校在执行后勤资源管理工作时需秉承减量约束、存量激活、增量激励的工作原则来对高校的后勤起源执行动态性管理,并针对公共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强化工作。高校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自行筹备咨询委员会,为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提供专业、可行、科学的依据,对校内的后勤资源实行优化配置,进而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现有资源,来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育、科研、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的后勤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高校需指定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优势,改进后勤管理工作方式,释放高校后勤资源能量,来实现新时期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全新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谈后勤规范化管理的难点操作 [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1(02):114-115.
  [2]张源.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14):238.
  [3]黄文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有关问题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34(9):242-2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