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美学风格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美国日本动画电影流入中国,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对中国动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面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还是有不少精品之作,并可以从中看到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国产动画;动画电影;民族化;美学风格
  一、中国动画电影发展
  1926年,由万氏兄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成为中国动画艺术类型诞生的标志。中国动画曾经凭借着其民族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鲜明的旗帜,并在动画领域里创立了“中国学派”。作品的内容也多与民族情感相关联,这都显著表明了中国动画一种民族化的方向。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带领着其团队推出了《骄傲的将军》,这一动画电影蕴含着深厚的京剧表演元素,后来的《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大闹天宫》等成为“中国学派”的代表制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市场中涌入了一大批的国外动画——美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日本的《铁臂阿童木》等等。这对中国动画产生了很大冲击,尽管这些经典一直再被媒体报道学习,但是很多动画从业人员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没能继承老一辈探索出来的道路——中国动画电影融入民族艺术元素,还是失去了有关民族个性化的创作精神。回首几代人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优秀之作离不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
  动画电影民族化其实就是动画形式民族化,并构建其独立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一般形式进行了熔炼和超越,形成了“表现性形式”。苏珊·朗格就表现性形式进行了划分,他称艺术形式为“艺术符号”,而把艺术中的元素称为“艺术中的符号”,属于非性表现形式的。当“符号”释放表现性,趋于“形式化”,最终就会成为具有“艺术符号”性的形式本体中的元素。动画电影民族化就是完成对这个形式化,包含中国各民族艺术元素在内的一种吸纳,其中最主要的来自于中国戏曲。
  三、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美学风格来源
  我国动画电影很注重美术这一特征,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动画工作人员从线条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美术家一样注重眼神,面貌和装束上来凸显正直和狡猾等性格,后面配上动作,是这个人人物立马鲜活有生命。
  (一)戏剧艺术的滋养
  中国戏剧艺术给人构建出一个自身合理性且又和真实人生不一样的艺术世界。戏曲的动作看似夸张和变形,但并不是任意而为,不同的人物的类型在不同情景模式下的行为存在固定性。观众经过长期的观看解读,也形成了欣赏习惯。中国动画电影更多采用“写意”手法来实现假定性的特征。而中国戏剧以其虚拟的表现手法在动画人物形象,动作等设计方面都给予了可行性的方式,也为追求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提供了道路。
  (1)脸谱元素的融入
  中国戏曲中,不同颜色的脸谱有着其鲜明的人物特色,比如黑脸张飞勇猛,红脸关公忠勇,白脸曹操表奸雄等等,且这些脸谱长期给内化观众的心里,形成了民族审美习惯。因此,脸谱融入动画之中,可以说是民族化美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元素。
  人物造型借鉴吸收脸谱的特点,颜色设计方面大胆,虽然与现实人物不符,但是人物对比鲜明,这完美提现了民族化的特点,如《大闹天宫》中二郎神这一人物形象本身是冷傲和残酷的,为凸显这一特点,其第三只眼睛和眉毛都设计成竖立状,脸色为灰白色。《骄傲的将军》用京剧中代表小丑人物的三花脸来体现小关这个人物的阿谀奉承的特性,还有《天书奇谭》袁公的面部用得是代表忠诚不阿的红色。不同的面部色彩的处理在动画人物造型上更加突出其个性。就比如说同样的黑色,张飞在《张飞审瓜》中面部表现出来是猛勇粗犷中有带了一些细腻,在《曹冲称象》中许褚那里就变成可笑、滑稽。
  (二)皮影戏、木偶戏、剪纸等民间艺术启发
  构建动画电影造型也得益于皮影戏、木偶戏、窗花等民間艺术。严格意义上来说,木偶戏和皮影戏这两种艺术是得益于戏曲的唱腔和音乐而存在的,虽不属于舞台戏曲,但其本体蕴含着戏曲元素,而皮影戏和木偶戏有深深影响着剪纸片和木偶片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发展。来自剪纸的灵感,1985年,第一部动画剪纸片由万古蟾导演的《猪八戒吃西瓜》取得圆满成功,并在中国动画电影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剪纸片的拍摄成功离不开皮影戏,正如虞哲光所认为的皮影戏与动画片有相似或者相接近之处——皮影戏和剪纸片都是人物平面形象映于屏幕之上,配合音乐或唱或念地演绎故事。
  四、结束语
  近几年来,虽然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能走入世界行列的少之又少。究其缘由,还是缺少民族化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自我,在国外文化的冲击下,放弃原有的文化特色,模仿国外动画形式。在国内得到好评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也难逃模仿美日的嫌疑。
  民族化的道路不难走,一方面抓住我国民间文学素材,在动画内容上弘扬其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追求意境美,以写意手法实现假定性进行描绘。只有回归民族美学风格,国产动画电影才能真正地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参考文献:
  [1] 郭丽静.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看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进程[J].大众文艺,2016,(15):184-185.
  [2] 陈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以《大鱼海棠》为例[J].出版广角,2016,(22):66-68.
  作者简介:袁慧然  1996  女  内蒙古赤峰市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 本科 研究方向:动画。
  通讯作者:胡南南  女(1982.10-)籍贯:辽宁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讲师  研究方向:动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2798.htm